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積極探索創投行業助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路徑,共同研討政府引導基金退出機制的優化與創新,耐心資本的發展與壯大以及魯深兩地創投行業的合作與發展,6月20日,山東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業協會和深圳市創業投資同業公會聯合舉辦“順勢而發、創投引領耐心資本——魯深創投機構研討會”,就政府引導基金的創新化實踐、在新形勢下創投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奔赴創投發展新未來及創投賦能科技創新進行研討,近百位行業專家、投資人參與了討論。

引導行業做“時間的朋友”
近年來,以政府引導基金為代表的地方國資已成為風險投資行業的“主力軍”。

“從深創投管理政府引導基金的實踐經驗來看,政府類資金已經成為支持科技創新、陪伴科創企業成長的‘耐心資本’。”深圳市創業投資同業公會名譽會長蔣玉才在演講中表示,深創投從一開始就按照創投應有的格局進行長線布局,與一般的國企創投模式具有根本上的不同。從投資期限來看,深圳市引導基金參股子基金存續期限集中在8年左右,其中投資期4至5年,退出期3至4年。從投資領域來看,深圳市引導基金參股子基金聚焦投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數字經濟、新材料、綠色低碳、海洋經濟等新質生產力項目。
引導資本做“時間的朋友”,通過子基金對科技創新企業進行多輪次組合投資,持續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在山東,政府引導基金以及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同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從2017年起設立的400億元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省市區三級一起以此為引導,撬動了社會資金投資山東重點支持的十大產業項目。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山東省級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參股設立基金142只,累計投資項目1536個,投資金額達1945億元,在促進投資興業、優化創新生態、保障重大戰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山東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李文峰在發言中談到,通過政府引導基金參股子基金、國企出資等方式深入參與到科技創新發展中,山東將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的有機結合,成為耐心資本助力新興產業成長的重要抓手,比如,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企業成長過程中,都能看到政府引導基金的身影。
近5年來,山東私募基金行業迎來了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2023年末相比2019年末,三項指標(基金管理人數量、在管基金數量和在管基金規模)分別較增長了30.83%、236%、65.96%,根據中基協的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4月末),山東省(含青島市)在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759家,管理基金數量4096只,基金管理規模3782.62億元,在全國排名分別是第6、8、7位。
蔣玉才建議,政府引導基金是中國特色創投行業的主要資金來源,其應該充分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關鍵聯結和核心轉換作用。下一步,更重要的是通過創投生態不斷完善,力促城市與資本力量“雙向奔赴”,產業與新質生產力發展“兩翼齊飛”。
陪伴企業向“新”成長
2024年3月中旬,山東中創軟件商用中間件股份有限公司(688695.SH,中創股份)董事長景新海攜一眾高管在上交所敲響上市鑼聲。在中間件行業深耕二十多年后,中創股份正式登陸科創板。

“二十余載,中創股份從無到有,從一家‘創業公司’成為一家在上交所掛牌的‘公眾公司’。自2002年開始,魯信創投便是中創股份的創始股東。魯信創投不僅僅是一名財務投資人的角色,而是給予企業長期扶持與深度賦能。”景新海感慨創投機構與公司發展的“雙向奔赴”,他們在規范治理結構、完善企業制度、增強抗風險能力上盡心幫扶,積極導入各類資源,堅定支持與陪伴企業成長。
據介紹,魯信創投是魯信集團旗下從事創業投資業務的核心板塊,是山東起步最早、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專業創投機構。魯信創投充分發揮國有創投機構在“長周期”項目上的投資優勢,整合并優化要素資源,在管理提升、產業協同、市場開拓等諸多方面發揮關鍵支撐作用,持續激發中創股份發展活力。
在中創股份上市的同時,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細分龍頭企業廣州南砂晶圓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南砂晶圓”)的核心生產基地正在加速落地山東。2023年,南砂晶圓在濟南市歷城區彩石街道成立了山東中晶芯源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目前8英寸碳化硅襯底的生產基地正在建設中。
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主導,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在發展過程中,企業往往需要大規模、長周期的資金支持。而創投“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特點正好契合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可以為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培育提供穩定的資本支持,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向“新”力。
私募基金和創投行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顯,2019年以來,山東省IPO企業數量112家,其中92家企業在上市前獲得了PE和VC的支持,投資滲透率達到了82%。據統計,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山東通過私募基金創投行業總共投資了4820個項目,2386家企業,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山東省重點發展的產業和賽道里。

“將耐心資本與國家戰略、城市發展緊密結合,傳遞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鮮明導向,但僅僅如此,對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來看還是遠遠不夠的。”深圳市松禾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瀟薇建議,新形勢下創投賦能新質生產力,不能僅僅瞄準行業的高毛利、高收入、高利潤,還要圍繞科技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以投帶引”匯聚社會資本導入,培育厚植成長沃土,真正長期陪伴企業成長。
給予創投行業寬容與耐心
在“魯深創投機構研討會”交流之際,恰逢國務院辦公廳6月19日印發了《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多位專家、創投人在發言中表達觀點,希望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可以在加強創業投資政府引導和差異化監管、健全創業投資退出機制、優化創業投資市場環境等多個方面,支持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

“創投行業有一定的特殊性質,與企業發展一樣,創投企業同樣要有盈利。這種盈利需要有驅動和激勵政策,同時也要有約束和監管。有了盈利才能擇優選擇企業進行投資,才能獲得回報,目前國內多地出現部分堪憂狀況,很多基金僅僅是作為政府的招商引資需求,沒有從根本上盈利,這就造成了資金的浪費,這是不成功的。”蔣玉才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創投行業已然存在很多問題,但解決這些問題目前最嚴重的懲罰就是讓他們失去“募”的資本,但這不是根本性的解決方法,相反讓資本創投行業產生了畏難和擔心的情緒,害怕承擔風險、不敢有所作為。“我們不能只‘堵’,而是要在指定政策、進行監管,尤其是市場化運作的過程中保持寬容度,要具備與‘耐心資本’同步陪跑的耐心,這才可真正形成良性發展。”
在現場,多位行業專家提到,受多重因素影響,近幾年我國創投市場發展速度放緩,資金募集難、投后壓力大、退出預期不穩定等問題日益凸顯。此次《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針對行業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提出多項支持政策,將為創投行業發展注入動力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