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6月11日,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印發實施《山東省“十鏈百群萬企”融鏈固鏈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通知,其中提到,到2026年,山東將培育3—5家具有較強區域帶動能力和國內外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打造50個左右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特色集群(園區、基地)等創新載體,壯大一批專業化程度高、配套能力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據悉,上述《三年行動計劃》確定了著力構建“12345”產業鏈融鏈固鏈工作推進體系的工作方案,具體為:
扭住融通創新“一條主線”。通過實施“十鏈百群萬企”融鏈固鏈行動,凝聚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共識,“點線面”齊發力推動形成協同、高效、開放、暢通的現代產業體系。
建好線上線下“兩個平臺”。搭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服務平臺,聚力打造“齊魯天工”“魯鏈全球”系列品牌,開展融鏈固鏈線下對接活動,深入推進企業交流合作。
制定供需對接“三張清單”。建立重點產業鏈協作需求、大企業配套采購、中小企業專業能力清單,探索推動信息聯通、資源共享、產能對接、精準服務的新模式。
統籌部省市縣“四級聯動”。深化各級各有關部門融通創新發展理念,加強資源整合優化,出臺配套支持措施,推廣典型經驗做法,形成工作合力。
健全融合發展“五項機制”。著力構建配套對接、協同創新、數智賦能、金融服務、對外合作機制,通過政策引導、賦能帶動、平臺支撐,持續提升融鏈固鏈服務能力。
圍繞上述思路,山東計劃到2026年,全省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產業鏈供應鏈協同聯動、競合共生的發展格局更加鞏固,涌現出一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融通發展新標桿、新模式、新業態,為制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新活力。同時,舉辦省級以上融鏈固鏈對接活動不少于100場,帶動市縣開展對接活動2000場次左右,服務中小企業30萬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