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山東是全國首批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的6個省市之一。5月30日上午,經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山東省社區矯正工作條例》(下稱《條例》)全票通過。
《條例》共6章52條。《條例》進一步明確社區矯正委員會、社區矯正機構、司法所的職責定位和工作范圍。完善社區矯正委員會的組成和職責,規定各級社區矯正委員會由負有社區矯正工作職責的有關單位依法組成,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社區矯正工作,研究解決社區矯正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督促有關單位依法履行職責。探索優化社區矯正機構組織架構,建立健全協同工作機制,整合司法行政系統內部工作力量,探索片區化社區矯正工作機制,組織監獄、強制隔離戒毒所等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社區矯正工作的中心任務就是對矯正對象進行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條例》細化了社區矯正執行的確定、委托調查評估、社區矯正對象接收、組織宣告、辦理解除矯正和矯正終止手續等程序的具體要求。規定矯正小組成員不少于3人,由社區矯正機構、受委托的司法所工作人員擔任組長,其他成員可以由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人員,社區矯正對象的監護人、家庭成員,以及公安派出所、社區矯正對象所在單位或者就讀學校的人員等組成。進一步細化社區矯正機構、受委托的司法所對社區矯正對象實施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的具體措施,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執行禁止令以及遵守報告、會客、外出、遷居、保外就醫等情況的監督管理;依法采取通信聯絡、信息化核查、實地查訪或者使用電子定位裝置等措施,了解掌握社區矯正對象的活動情況和行為表現;在規定期限內按照審批權限辦理社區矯正對象的外出申請以及變更執行的申請。按照有關規定定期對社區矯正對象實施評估考核,調整管理等級。
加強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保護。對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進行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等工作,應當與成年社區矯正對象分別進行,并對身份信息予以保密;矯正小組或者監護人應當引導、規勸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拒絕文身、吸毒、賭博等行為;依法解除社區矯正的,社區矯正機構應當告知其安置幫教有關規定并配合有關部門落實或者解決其就學、就業等問題。
為解決社區矯正工作人員不足難題,《條例》提出,加強專職社會工作者等社區矯正輔助力量建設,將其納入本地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補貼培訓等方式,利用社會力量開展社區矯正相關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