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5月30日下午,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牢記囑托 走在前 挑大梁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崔霞介紹了山東在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的打算。

突出轉型提質,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方向,優化鋼鐵、石化等重大生產力布局。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提質增效。加快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補強重點產業鏈薄弱環節,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力爭到2025年,全省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定在30%左右,冶金、化工、輕工、建材、紡織服裝、機械裝備等六大優勢產業產值突破10萬億元,建成世界一流的基礎產業戰略基地。
突出創新賦能,打造產業增長新引擎。全面強化科技創新,發揮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作用,加強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提升科技創新源頭供給能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業態,引領實體經濟轉型提質。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擴容倍增行動,在現有32個集群基礎上,再培育10個左右省級集群。前瞻布局人形機器人、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集中做強15個省級集群,著力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全面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力爭到2025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50%左右。
突出融合互促,推進一二三產協同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重大戰略,強化科技與裝備支撐,加速推動農業現代化。鞏固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到2025年,建成一批穩產高產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性保障基地,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3萬億元。深入實施服務業補短提升十大行動,深化數字賦能和技術滲透,推動服務業與制造業、農業深度融合,力爭到2025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達到5.5萬億元左右,規上服務業企業超過1.5萬家。
突出超前布局,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加快推進雄商高鐵山東段、濟南機場二期等基礎設施“七網”項目建設,構建串聯全國的交通設施主骨架和大動脈。加力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提速五大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協同推進核電、海上風電、光伏、抽水蓄能等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3億千瓦左右,儲能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全面增強綠色能源供給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