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在年度分紅基礎上,多家上市銀行推出了2024年中期分紅計劃。
近期,工商銀行(601398.SH)、農業銀行(601288.SH)、中國銀行(601988.SH)、建設銀行(601939.SH)和交通銀行(601328.SH)5家國有大銀行官宣2024年中期分紅計劃。與此同時,多家中小上市銀行也紛紛掀起中期分紅“熱潮”。
受訪的業內人士指出,此次上市銀行推出中期分紅計劃是響應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新‘國九條’”)的要求而展開的行動。“對于上市銀行而言,實行中期分紅能夠強化投資者信心,吸引更多尋求穩定收益的資本。”銀行業分析師張鵬博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響應新“國九條”
新“國九條”中明確提出,“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并舉推動提高股息率。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
隨后,多家上市銀行響應新“國九條”要求,紛紛推出了中期分紅計劃。
4月29日晚間,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行發布董事會決議公告,審議通過2024年度中期利潤分配相關安排,相關議案還需股東大會審議批準。交通銀行則發布了《關于2024年擬實施中期分紅的自愿性公告》,明確擬于2024年實施中期分紅,后續將制定具體的中期分紅方案,提交董事會審議批準。
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行在公告中表示,在本行2024半年度具有可供分配利潤的條件下,實施2024年度中期分紅派息,股息總額占集團實現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的比例不高于30%。
交通銀行在公告稱,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監管政策導向,使投資者及時分享本公司發展紅利,增強投資者獲得感,本公司擬于2024年實施中期分紅。
除了國有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中小銀行也推出了中期分紅計劃,
平安銀行(000001.SZ)在2023年度股東大會文件中透露,“除年度利潤分配外,本行還可以進行中期現金分紅。除非股東大會另有決議,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可根據本規劃確定的現金分紅條件、比例上限、金額上限等,批準中期現金分紅方案。”
中小銀行方面,包括江蘇銀行(600919.SH)、滬農商行(601825.SH)、紫金銀行(601860.SH)、上海銀行(601229.SH)、蘇州銀行(002966.SZ)、蘭州銀行(001227.SZ)、南京銀行(601009.SH)在內的多家銀行審議通過了有關2024年中期分紅的董事會決議,并提請股東大會批準。其中,江蘇銀行、南京銀行、蘇州銀行、紫金銀行已于近期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上市銀行除了推出中期分紅計劃外,分紅比例也隨之提高。
如,招商銀行(600036.SH)將分紅比例進一步提高到凈利潤的35%。招商銀行董事長繆建民稱,2023年大多數股東在資本利得上賺的錢不多,或者沒賺錢,因此提高一點分紅派息,可以提升股東的整體回報。
同樣,平安銀行分紅比例由2022年的12.15%抬升到2023年的30%以上。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恒表示:“平安銀行一直有意愿提升分紅比例,分享公司發展成果,由于過去需要用盈利補充資本,所以比例不高,2023年資本充足率有所好轉,我們將提升分紅比例到30%,分享平安銀行的發展紅利,回報廣大股東。”
高股息率回報
對于多家上市銀行提高分紅比例和推出中期分紅計劃,不少投資者表示歡迎。
“提高分紅比例和推出中期分紅計劃,這樣看,買銀行股比直接把錢存在銀行或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高多了。”濟南投資者劉文國說。
在劉文國看來,穩健型的理財產品中,收益率能超過3%的已經非常少見了。有些理財產品雖然給出的業績比較基準可以達到3%以上,實際上卻未必能達到。這就意味著,買銀行股吃股息,要比買理財收益更高。
在劉文國看來,雖然分紅后會除權,但多年的經驗告訴他,即使除權后,銀行股也會慢慢填權,股價重新漲回除權前。“在高股息率的前提下,購買銀行股再加上波段操作,每年收益都在10%以上,比錢存銀行的收益強多了。”
張鵬博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一般而言股息率是上市公司年度派息與市價比率,股息率越高,意味著公司普通股東分紅越多,代表公司盈利能力強、業績好,未來具有較好成長性。
張鵬博給經濟導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去年底收盤價計算,A股上市銀行中31家銀行股息率超過5%,占比超7成。其中,成都銀行(601838.SH)股息率最高,該行2023年度分紅股息率接近8%。緊隨其后的是上海銀行,股息率達到7.71%。此外,平安銀行、南京銀行、招商銀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601169.SH)、渝農商行(601077.SH)股息率均超過7%。另外,華夏銀行(600015.SH)、中信銀行(601998.SH)、交通銀行等股息率均超過6%。
不過也有投資者認為,如果總分紅比例不變,中期分紅意義有限。
“只不過從以前一次性給的錢變為一年分2次給。”投資者王旭說。
對此,長江證券表示,從投資回報的流動性角度看,即使每年分紅金額不變,更高頻次的分紅回報也會帶來高流動性價值和確定性更強的現金流。中期分紅也有利于投資者更穩定、長期持有紅利型銀行股,支撐股價持續上漲。
長江證券進一步表示,中期分紅能夠在2024年內實際發放,相當于年內到賬1次上年度股息和1次本年度中期股息,可以拉升短期的股息率,對部分持有高股息策略的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有利于吸引增量資金進入銀行股板塊。
此外,在張鵬博看來,上市銀行推進中期分紅有利于吸引一些需要定期現金流的機構投資者,如養老基金等。
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表示,上市銀行增加分紅頻次,提高對投資者回報,有助于增強投資者信心,進一步穩定股價。不過,分紅次數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基于經營業績,穩步提高分紅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