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記者 李淑楠 濟南報道
5月22日晚間,歌爾股份(002241.SZ)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終止分拆所屬子公司歌爾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歌爾微”)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并撤回相關上市申請文件。
“本次終止,是在充分考慮了目前的市場環境、估值水平、政策導向等多方面因素后作出的決定。”歌爾股份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后續公司將統籌規劃歌爾微的未來資本運作,并依規履行相關信息披露義務,分拆和終止分拆都是正常的資本運作。
中泰證券分析師劉保民表示,今年以來,多家上市公司終止了分拆事項,背后原因包括業績下滑和市場因素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監管部門監管日趨嚴格。
分拆上市計劃終止
自2022年10月過會至今,歌爾微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最終“折戟”。
對于終止本次分拆上市的原因,歌爾股份表示,基于目前市場環境等因素考慮,為統籌安排歌爾微資本運作規劃,經與相關各方充分溝通及審慎論證后,公司決定終止分拆歌爾微至創業板上市并撤回相關上市申請文件。
歌爾股份稱,終止本次分拆上市不會對公司產生實質性影響,不會對公司現有生產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亦不會影響公司未來戰略規劃的實施。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歌爾股份分拆子公司上市事項謀劃已久。
2020年11月10日,歌爾股份召開第五屆董事會第十二次會議及第五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籌劃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議案》。
2021年12月28日,歌爾微招股書獲得受理,計劃募資31.9億元。之后在2022年1月26日進入問詢階段,當年10月19日上會獲得通過。但過會后19個月遲遲未提交注冊,直至此番終止。
據了解,歌爾微源自歌爾股份2004年組建的MEMS研發團隊,2017年設立為全資子公司獨立運營,業務以MEMS器件及微系統模組研發、生產與銷售為主。
根據歌爾微招股書披露,2019年至2022年,歌爾微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5.66億元、31.60億元、33.48億元、31.25億元,三年復合增長率為6.79%;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9億元、3.46億元、3.29億元、3.26億元,三年復合增長率為1.8%。2023年上半年,歌爾微的營業收入為12.32億元,同比下滑15.775%;歸母凈利潤為0.9億元,同比下滑38.39%。
“從微電子本身成長性來說,業績受到整個行業影響,但歌爾微2021年3月的估值是206.5億,當前的估值是280億元,其實可以看出市場對其發展前景認可度。”歌爾股份工作人員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上已經有眾多頭部企業終止了相關的分拆上市計劃。無論分拆與否,公司都將會致力于持續做好包括歌爾微在內的公司各板塊業務的經營,推動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以優秀的經營業績回報投資者。”歌爾股份上述工作人員補充說。
“上市公司想通過分拆來提升整體估值的想法目前已不太現實,相關機構投資者已經注意到,分拆上市后母公司的估值并沒有提高。分拆上市絕非靈丹妙藥,上市公司要基于自身發展需求進行安排。”劉保民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撤回IPO魯企明顯增多
2024年4月12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在表述將“進一步完善發行上市制度”時,明確提出“從嚴監管分拆上市”。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隨著監管政策趨嚴,近期有多家過會企業撤回IPO申請。Wind顯示,截至5月22日,今年已有154家公司主動撤回IPO申請,其中上證主板29家、科創板23家、創業板41家,北交所39家,深證主板22家;這一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75%。
分省來看,廣東省、江蘇省分別有29家、26家公司主動撤回IPO申請,成為主動撤回IPO申請企業數量前兩位的省份。
魯企方面,除歌爾微外,今年還有9家企業主動撤回IPO,數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4月起至5月22日,就有5家擬上市魯企按下了“撤回鍵”。
4月3日,日照興業汽車配件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大牧人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青島大牧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
青島大牧人從2017年開始,歷經長達4年的上市輔導、三次換板,最終在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中“敗走麥城”。2022年5月,青島大牧人在深交所順利過會卻突陷股權糾紛,2023年8月上會前因出現重大事項被取消審核,2024年4月主動撤回IPO申請,深交所終止了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審核。
青島科凱電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凱電子”)創業板IPO項目的申報于2023年6月26日開始受理,深交所于2023年7月13日向其發出首輪問詢,經歷兩輪問詢與回復,但最終于今年4月15日終止了申報。
科凱電子所處的國防軍工產業具有下游客戶集中度較高、數量少的特點,毛利率較高,但風險并存。在問詢過程中,其創新性和成長性受到質疑。同時,公司大額現金分紅卻又計劃將較高比例的募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情況,也引發了關注和疑問。
5月13日,因泰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盈科技”)和保薦人中金公司主動申請撤回IPO申請文件,上交所決定終止對泰盈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審核。對于放棄上市的原因,泰盈科技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近期發行審核節奏有變化,公司判斷當前環境不利于推進上市申報”。
針對IPO監管趨嚴,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表示,這不僅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通過調節IPO節奏,促使擬上市公司審慎考慮融資時機和規模,避免市場流動性過剩或過缺,實現資本的有效配置;還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對擬IPO企業嚴格審核,有助于篩選出更具發展潛力的公司,從而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此外,還能穩定二級市場情緒,避免市場因短期內大量新股上市而引發的波動,維護市場穩定。
長城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毅認為,隨著政策的持續落地,A股IPO市場新生態將逐步形成,這不僅有助于優化一二級市場的互動關系,提升資本市場的整體質量和效率,也將為投資者創造更為安全、透明的投資環境。長遠來看,還將促進資本市場的持續繁榮與穩定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