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印發的《關于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7年,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撐數字中國建設。
深化智慧城市發展要以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推進數字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鼓勵平臺企業構建多層次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
自動繳費、自動抬桿、汽車無縫出場……在濟南齊魯醫院、青島融創茂等地的停車場,由山東高速旗下信聯科技公司提供的ETC停車服務給車主帶來便捷體驗。由于減少了掃碼、付費等環節,車輛出場時間由過去的15-20秒縮短到1-3秒;在濟南市天橋區政務服務中心,浪潮智能終端為該中心量身打造的數字人“小橋”,可提供包括辦事指南、辦事流程、政策法規、常見問題解答等全天候咨詢服務;在武漢,蘿卜快跑作為百度推出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每天單量已經超過全城網約車市場的1%,智能駕駛領域迎來曙光初現的時刻……
這些智慧政務、智慧交通的應用場景都是基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智慧城市已成為今后城市規劃的新方向。智慧城市不僅能夠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質量,而且在應對環境變化、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要加快工業互聯網規;瘧茫苿咏鹑、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和商貿、文旅、康養等生活性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提升“上云用數賦智”水平。培育壯大數據產業,發展一批數據商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提高數據要素應用支撐與服務能力。同時,還要探索新型政企合作伙伴機制,推動政府、企業、科研智庫和金融機構等組建城市數字化運營生態圈,打造多元參與、供需對接、價值驅動的社會長效運營機制,探索建立結果導向型運營預算和考核機制,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
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興數字產業,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先進計算、未來網絡、衛星遙感、三維建模等關鍵數字技術在城市場景中集成應用,加快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