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進出口增長5%,外貿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進出口規模再上新臺階。在世界貿易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取得這樣的成績殊為不易。與此同時,據青島海關統計,前4個月,山東省進出口1.05萬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出口6387.5億元,增長10.7%。
展望下一階段外貿形勢,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外貿“量穩質升”的信心和底氣來自“新”風勁吹,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山東外貿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對新興市場進出口增長亮眼
日前,位于臨沂市沂水縣城北工業園的山東廣成塑業有限公司(下稱“廣成塑業”)的車間內,伴著機械設備的轟鳴聲,生產線高速運轉,經過原織、涂膜、編織、剪裁等一道道工序,一個個集裝袋被生產出來并質控打包,以便儲存運輸。

“目前一季度的訂單已經完成80%左右,還有一部分訂單正在加緊趕制。”廣成塑業銷售經理宋法祥對經濟導報記者介紹,目前有一筆來自南非的訂單,在3月中下旬已經交付了15萬美元的產品,還有9萬美元的產品待交付。
同一時間,在煙臺市萊山區杰森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杰森能源”)的倉庫,一輛承載著5500米穿光纖連續油管的貨車已經裝車完成,即將發往東盟。據杰森能源銷售支持人員陳葆盛介紹,該公司近年來積極開拓東盟、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產品銷往阿聯酋、印度尼西亞、阿曼、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日,山東省貿促會在全省抽樣300多家外貿企業,對一季度外經貿形勢作了問卷調查。經濟導報記者在采訪山東省貿促會時了解到,問卷調查顯示,山東與新興市場貿易表現活躍,外貿新業態活力凸顯。接受問卷調查的企業表示,在一季度新增訂單中,東盟、歐盟、非洲、拉美、中東等新興市場占比較高。

山東省日前發布的一季度外貿成績單顯示,全省對新興市場進出口增長亮眼。其中,對東盟和歐盟分別進出口1596億元和702億元,分別增長19.4%和3.3%;對拉丁美洲、非洲、印度、中東歐等新興貿易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32.9%、21.5%、5.4%、19.5%。
港口專業化助力出海
近日,環渤海面向東北亞的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北方知名風電設備作業母港——山東港口煙臺港陸續迎來新能源風電裝備集港。在蓬萊港區,風筒、風力發電機、風葉等新能源裝備乘船出港發往國內外。據統計,截至目前,煙臺港今年完成風電新能源高端裝備作業突破100萬方,同比增長74%。

“煙臺港蓬萊港區海運方便,航線能夠輻射東南亞乃至歐洲等市場,方便風筒設備出海。而且蓬萊港區距離我們與中方合作的廠區不到5公里的距離,20分鐘便可抵港,節省了不少物流成本。”西門子格美薩客戶代表在風電裝備裝載作業現場強調了這一優勢。
臨近蓬萊港區的另一家企業——東方電氣風電(山東)有限公司的客戶代表同樣深有感觸:“不僅僅是距離近,蓬萊港擁有一萬多平方米的專業化堆場,方便設備堆存。依托蓬萊港,可以實現風葉設備24小時裝船。”
高亮數據的背后是煙臺港以創新為主導,以“新”提“質”、以“質”催“新”,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塑造更多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重點建設的15個港口之一和中國對非貿易第一口岸,煙臺港搶抓“中國制造”出口的“新風口”,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同時以“物流大通道建設”為突破口,不斷拓展“中非雙向物流黃金大通道”“中國—印尼”等物流通道建設,助力“新三樣”、綠色低碳產品、高端裝備等“中國制造”走向世界。通過港口四通八達的航線,相關產品覆蓋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
率團走出去與客戶“見一面”
山東省貿促會調查顯示,59.63%的企業認為對企業獲取新訂單幫助最大的是“老客戶”,選擇“國外展會”的僅占18.04%,選擇“線上渠道”的也只有17.74%。這充分印證了山東省貿促會堅定不移帶領企業走出跟老客戶“見一面”的價值和含金量。
“斷了4年的訂單又回來了!”山東匯金新材料有限公司運營總經理于永前在簽下1000萬元金屬板材出口訂單后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以前都是企業單槍匹馬參加展會,一對一找客戶,成本高、效果差。省貿促會組織抱團出海、集體訪問等形式,讓一次見面勝過千封郵件,我們的主動出擊迎來收獲。”
為助力山東企業“走出去”,山東省貿促會制訂了“1155”工作計劃,緊緊圍繞“開拓國際市場”業務主線,充分發揮聯通政企、融通內外、暢通供需的職能優勢,舉全省系統之力做好“山東貿促海外行”等系列市場開拓行動,僅今年一季度就帶領16市近300家企業“五團出海”,開展經貿洽談,展示山東好品,促成了一系列貿易投資意向和成果。
細看外貿數據表,會發現山東外貿這張開年“成績單”不簡單。外貿“新三樣”出口提速,一季度山東外貿“新三樣”出口28.9億元,增長90.2%,其中鋰電池、電動汽車和光伏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04.4%、65.3%和95.7%,成為推動外貿發展的重要力量。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不少山東外貿企業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國際競爭力方面已率先破局、取得成效。

山東省貿促會黨組書記、會長孟向東介紹,今年山東省貿促會將全力做好“走進東盟”“走進亞非”和“山東貿促海外行”等系列市場開拓行動,組織企業赴日本、韓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知名展會,開展經貿洽談,展示山東好品、展現魯企實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多重挑戰下,增長仍有潛力
近期世貿組織發布了全球貿易展望和統計報告,將2024年貨物貿易量增速調低到2.6%,較去年10月的預測值低了0.7個百分點。外需增長預期放緩的同時,地緣沖突風險增多,貿易保護主義勢頭上升。山東外貿企業如何求生存?如何穩定客戶?如何順利轉型?面對這些問題,從事外貿制造業20余年的“老外貿人”徐德福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山東外貿企業應積極應對挑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
“深度融入全球生產網絡,我國與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建立起緊密的貿易關系,這也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支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根據外貿數據的變化,總體來看,發達國家在我國外貿的比重逐漸下降,而發展中國家的比重不斷上升。

不確定性越是上升,越是要求新、求變。隨著科技創新持續推動產業創新,前4個月,船舶、電動汽車、工程機械等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產品國際市場需求廣闊,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08.4%、28.3%、16.2%。在政策支持方面,今年以來,多部門接連發布了一系列推進制度型開放、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舉措,涵蓋民營企業、跨境貿易、金融開放等多個領域,為外貿發展注入活力。
“從出口新動能角度看,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出口保持較快增速,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跑出‘加速度’,是當前推動我國出口的主要有利因素。”徐德福預測,“接下來二季度出口增速會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海外需求旺盛,出口增長仍有潛力。魯企應努力推進貿易發展,積極同貿易伙伴溝通,在維護傳統市場的同時不斷開拓新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