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5月14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山東省科技廳主要負責同志等解讀《科技創新引領標志性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下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聚焦標志性產業鏈領域,形成200項左右重大創新成果,新增國家、省級高層次人才2400人;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萬家,其中標志性產業鏈領域占比達到80%;規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55%左右。
山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孫海生表示,《實施方案》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要聚焦標志性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系統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補齊戰略領域核心技術短板,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引領構建具有山東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第二部分提出主要目標,到2027年,聚焦標志性產業鏈領域,形成200項左右重大創新成果,新增國家、省級高層次人才2400人;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萬家,其中標志性產業鏈領域占比達到80%;規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55%左右,標志性產業鏈策源能力顯著增強。
第三部分是產業鏈科技攻關方向,主要聚焦11條標志性產業鏈,在逐條梳理創新資源布局的基礎上,結合前沿技術跟蹤預測,提出了29個科技攻關的戰略領域,并逐個領域提出了下一步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產品研制、示范應用等環節的主攻方向。
第四部分是推進措施,從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創新平臺提質增效、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強化創新人才團隊引育、加快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科技金融服務供給、深化科技交流合作、加速集聚創新要素等8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工作措施。
據介紹,近年來,省科技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堅持將服務產業發展作為科技創新的主戰場,積極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全面推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有力支撐了標志性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一是建立了高效協同的工作機制。在橫向上,2021年,山東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省委科創委,2024年1月,以科技體制改革為契機,重新組建成立了省委科技委,以更大力度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產業協同,實現科技政策與財稅、金融、產業等政策的協調聯動,提升科技創新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效能。在縱向上,建立了省市“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工作機制,精心組織實施重大科技任務,聚焦11條標志性產業鏈的發展需求,遴選科技創新的重點方向,近3年來,累計安排財政資金73.9億元,實施了449項省重大科技項目,有力保障了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此外,山東圍繞標志性產業鏈布局平臺、人才等創新資源,從國家級平臺看,山東現有的2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3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全部圍繞標志性產業鏈進行布局建設;從省級平臺看,標志性產業鏈集聚了70%以上的省重點實驗室、所有的省技術創新中心;從人才資源看,80%以上的住魯院士等高層次人才匯聚在標志性產業鏈。這些都為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為山東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下一步,山東將聚焦11條標志性產業鏈的29個重點領域,再精準布局一批創新平臺,補足創新鏈短板;以重大科技項目為牽引,加快凝練一批重大科研攻關任務,組織龍頭企業、鏈主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