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李淑楠
近期,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在官網、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發布公告,下架智能通知存款產品。5月10日一早,寧津農商銀行、夏津農商銀行、五蓮農商銀行等多家山東農商銀行也接連發布相關公告,宣布即將終止自動轉存通知存款。
中泰證券分析師劉保民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這暗示著未來存款利率面臨調整的概率非常大,百姓輕松獲取高利率的時代趨于結束。
智能通知存款加速退場
4月30日,光大銀行公告稱,簽約光大銀行對公周計劃、對公智能存款A款及對公智能存款B款等自動滾存型通知存款的賬戶,自5月15日起停止自動滾存通知存款。同時,對于已滾存的通知存款,到期后資金將轉回至簽約活期賬戶,然后系統將自動進行解約處理。
光大銀行還表示,從5月15日起,若客戶協定存款利率高于1.15%,系統將自動分段計息并將協定利率調整為1.15%。
5月6日,大連農商行亦發布公告稱,為貫徹落實關于智能通知存款管理的政策要求,自5月14日起,該行智能通知存款產品取消自動轉存功能,客戶需在支取日前1天或7天進行通知預約。
此外,渤海銀行、廣發銀行也接連官宣調整。廣發銀行宣布于5月上旬下線單位通知存款業務自動滾存服務,存續中的資金將根據具體產品服務規則調整為非滾存服務模式或返還至客戶的簽約活期賬戶;渤海銀行已于5月1日起自動終止自動轉存個人通知存款產品。
據了解,智能通知存款曾被認為是銀行的“攬儲利器”。在余額寶和零錢通還沒有“出世”之前,銀行的短期收益產品比較有限,大部分客戶會把錢直接放在活期賬戶里。此時,銀行工作人員就會建議客戶存一個通知存款,根據實際情況選擇1天或者7天的產品,收益率要好于活期存款。
后來,銀行在通知存款基礎上又升級了產品功能,稱為“智能通知存款”。智能通知存款會根據儲戶存款規模、存款時長匹配到最優的存款利率,客戶在支取時無需提前通知銀行。
“其實,智能通知存款已經不太受客戶青睞了,現在活錢理財的方式有很多種,收益率也很可觀。我們在通知客戶該業務即將下線時,很多客戶已經不記得自己之前開通過此項業務了。”招商銀行理財經理陳怡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但是存款利息確實少了。”家住濟南領秀城的退休人士周敏表示,自己風險偏好是比較保守的,存款是唯一考慮的投資方式,這樣收入更少了。
集中下架為哪般?
“智能通知存款具有自動滾存的功能,可以靈活支取,并且利率要明顯高于活期存款利率。”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告訴經濟導報記者,這類存款推升了銀行的攬儲成本,且監管也曾要求銀行“停辦不需要客戶操作、智能自動滾存的通知存款”。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早在去年5月份,有關部門已下發通知,對銀行協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上限進行調整。同時,要求銀行停辦不需要客戶操作、智能自動滾存的通知存款,存量自然到期。
此后,調整大幕便拉開,多家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地方城(農)商行、村鎮銀行紛紛響應,暫停智能通知存款相關業務辦理。
經濟導報記者也從招商銀行APP了解到,該行智能通知存款已于2023年5月15日0點起停止新開。“之前開的是可以用的,不過我行該業務今年5月15日就全面下線了。”陳怡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銀行取消通知存款自動轉存功能或是下架相關產品,一方面符合政策導向,另一方面則有利于緩解息差壓力,降低資金成本。受貸款利率下行、存款定期化影響,銀行凈息差持續收窄,接下來銀行會持續壓降高成本存款。”劉銀平表示。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2023年,能夠體現銀行盈利能力的凈息差持續下滑。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2023年末,商業銀行凈息差已降至1.69%,首次跌破1.7%關口。面對凈息差收窄壓力,多家銀行表示將堅持把壓降負債成本作為穩定息差的關鍵抓手。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建議投資者,在各類資管產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投資者應盡快調整好投資心態,降低對投資收益的預期。總體而言,投資者應平衡好風險和收益的關系,綜合進行資產配置。
董希淼表示,如果希望獲得較高收益,那么應承擔更高的風險;如果不希望承擔較高的風險,那么應該接受較低的收益。投資者如果追求穩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適當配置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貨幣基金以及儲蓄國債等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