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5月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下稱“比亞迪財險”)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款和費率的批復,同意其在包括山東在內的8個地區使用全國統一的交強險條款、基礎保險費率和相應的費率浮動系數。這表明,比亞迪財險正式拿到車險市場的“入場券”。
經濟導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除比亞迪外,小鵬汽車、特斯拉、蔚來和理想均以各種方式布局保險行業。
受訪的業內人士指出,車企通過新能源汽車銷售和保險的綁定,可以打消部分車主投保難的擔憂,進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但是車企布局保險行業能否攪動新能源車險市場不好說,一切還有待市場檢驗。”濟南一家財險公司的工作人員李巖表示。
新的利潤增長點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在批復中指出,同意比亞迪財險在安徽、江西、山東(不含青島)、河南、湖南、廣東、陜西和深圳地區使用全國統一的交強險條款、基礎保險費率和相應的費率浮動系數。
此外,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還表示,比亞迪財險應高度重視交強險業務,嚴格執行交強險財務核算、費用分攤、準備金評估、單證及標志管理、系統管控和信息披露等各項制度,加強風險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切實保護被保險人和交通事故受害者的合法權益。
經濟導報記者在查詢后發現,比亞迪財險的汽車險除了提供交強險和商用險兩大險種外,還提供13個新能源汽車附加險。
“今天(5月6日)網上全是比亞迪車險的消息,也不知道啥時候能開賣。”濟南比亞迪車主蕭靜表示,“期待下半年能賣,這樣我就不再為續保發愁了。”
隨后,經濟導報記者致電比亞迪財險客服詢問車險業務何時上線,該客服表示車險業務目前正在積極籌備中,還未正式上線。

不過,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比亞迪已經在官方APP中設立了保險服務入口,并表示買海豚榮耀版送全車保險。
“從我得到的消息看,比亞迪財險暫時還沒在山東落地。估計較快的話年底前能落地,慢一點可能推遲明年初期。”李巖說。
實際上,比亞迪并非第一家布局車險行業的車企,此前,多家車企通過成立或者收購保險經紀公司,進軍保險行業。如小鵬汽車成立廣州小鵬汽車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特斯拉成立保險經紀公司;吉利控股成為合眾財險第二大股東;理想汽車子公司收購銀建保險經紀公司;蔚來收購匯鼎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車車科技創始人兼CEO張磊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車相較于燃油車減少了保養頻次,因此保險成為車企連接用戶的重要抓手,這種轉變將為車企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而一家新能源汽車的4S店銷售總監范宏偉認為,車企可以依據車輛后臺數據,分析、制定更加實用的汽車險種。而且車企有了自己的保險之后,可以把部分利潤讓利車主,提升自身競爭優勢。同時提升車企和用戶的粘性。“而且車企通過發現理賠通病進而提高車的品質,提高駕駛安全性,減少事故理賠率。”
張磊認為,車企選擇經營車險,不僅可以獲得前端的保險銷售收入,還可以獲得售后服務、配件銷售、車輛維修等方面的利潤。
能否攪動市場有待檢驗
在新能源車險市場上,一直存在著“車主喊貴,險企喊虧”的發展困境:一方面是新能源車主投保難、投保貴,部分地區和險企拒保新能源車險的現象;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車出險頻率高、賠付成本高,大部分保險公司承保虧損。
申萬宏源報告顯示,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平均接近85%,大部分險企的新能源車險業務處在盈虧線邊緣,虧損壓力較大。以車損險為例,新能源汽車中占比最高的家用車出險率高達30%,顯著高于燃油車19%的數據。
在李巖看來,車企進入車險市場,是否能夠掀起波瀾,現在還不好說,新能源車企想要入局保險業仍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與挑戰。
“車企布局保險行業有優勢也有劣勢。”李巖表示,“優勢是他們不僅能很簡單地獲取車輛的數據,而且可以從數據收集、分析到定損全流程掌控,能更簡單地將車險理賠和維修服務結合起來。”
劣勢則是比亞迪作為新手入局保險行業,沒有經驗和人才以及網點的積累,可能會出現各種情況。“尤其是面對新能源車險這一尚未完全成熟的市場,想要站穩腳跟甚至突圍和創新,并不容易。”
新金融專家余豐慧表示,車險業務涉及到大量的風險評估和管理工作,對于比亞迪財險來說,需要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以應對車險業務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
人保財險總裁于澤曾提出,車企涉足車險業務,對保險業影響有限。背后因素,一是因為車險是管理型的險種;二是保險行業儲備了大量的人才,并不是有銷售渠道就可以干好保險;三是保險行業多年積累的歷史數據能對精算和定價保持領先優勢;四是車險對承保和理賠服務網點要求很高,龐大的網點服務體系對進入到車險行業的車企而言挑戰很大。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發出另外的聲音。目前車險多數在第三方的保險公司,與車企無太多利益牽連。現在隨著車企布局保險行業,那么車企是否會強制自己品牌的車輛購買自己的保險?后期定損、理賠過程中,車企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如何才能公平地去定損和理賠?這些都是車企需要面對的問題。
“車企賣車險順應新能源車發展趨勢,但保險公司在車險領域的話語權是否會受到挑戰,一切還有待實踐給出答案。”李巖分析道。
(應當事人要求,李巖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