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山東省屬企業以科技創新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
“一季度,省屬企業累計研發經費投入96.2億元,同比增長14.7%;29戶省屬企業中23戶實現研發投入同比增長,研發經費投入強度1.7%;實現新產品產值482.9億元,同比增長10.9%。”山東省國資委副主任周洪文透露。
在本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中,增強國企科技創新能力被擺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近日,經濟導報記者采訪獲悉,多家山東省屬企業發力科技創新,頻頻秀出“科技狠活”。
秀出“科技狠活”

圖為山東港口青島港
在新質生產力加速起勢的當下,山東省屬企業的“科技狠活”頻現高能量。
“您好,關于社保卡啟用或激活方式有兩種……”“辦理營業執照,您可以通過山東政務服務網申報預審……”日前,在濟南市天橋區政務服務中心,經濟導報記者看到,數字人導服“小橋”詳細解答著現場群眾的各類政務服務咨詢。浪潮智能終端為濟南市天橋區政務服務中心量身打造的數字人“小橋”,可提供包括辦事指南、辦事流程、政策法規、常見問題解答等全天候咨詢服務。
“數字人‘小橋’可以對700余條常見問題進行解答,覆蓋個人、企業以及部分外賓業務。‘一對一’的智能服務實現了高頻業務場景全覆蓋,給群眾帶來全新的辦事體驗。”浪潮集團該項目負責人表示。
近日,在位于青島前灣港區南岸的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生產現場空無一人,作業指令已從人工謀劃變為系統生成,設備運行也不再是司機駕駛,而是由智能管控系統自動生成作業計劃,自如地指揮百余臺大型裝卸設備自動化作業。
“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作業效率較傳統碼頭提升30%,節省人力80%,最高效率達到60.2自然箱/小時,已經十次打破了自己保持的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世界紀錄。”青島港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焦化廠8號焦爐地下室,焦爐智能巡檢機器人邊在軌道上行走,邊發出紅色光線,逐個掃過廢氣開閉器、交換鏈條、交換連桿、風門等設備,十分鐘后完成巡檢,自動歸位充電。同時,機器人將采集的圖像與數據同步傳輸到主控室監控電腦上,設備狀態、實景圖像、一氧化碳氣體含量等內容一目了然。職工可以據此及時消除設備異常狀況,進一步改善焦爐加熱狀態,提升能源利用率,確保焦炭質量穩定。
這些“科技狠活”是山東省屬企業發力科技創新的冰山一角,助力省屬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增長新引擎。
賦能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帶來的是國企高質量發展。
華魯集團一季度以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位居省屬企業第一和第二位,呈現出營收增長大于資產增長、利潤增長大于營收增長、經營性現金流增長大于利潤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明顯增加。
這一表現與該集團的科技創新關系密切。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延鏈補鏈強鏈,一季度華魯集團研發投入4.7億元,研發投入強度3.5%,新獲藥品批件15個,均創歷史同期新高,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占比達62.3%。
“搶抓設備更新換代機遇,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化工板塊廣泛應用先進生產控制系統和智能化設備,自動化投用率提升18%以上,人工操作頻次降低50%,平穩率提升30%。”華魯集團董事會秘書、新聞發言人叢克春如是介紹公司新動能的蓄勢發力。
山東黃金集團的科技創新也值得一提,一季度其研發投入2.9億元,同比增長68.4%,建成49個智能化典型應用場景。比如,三山島金礦建設智慧溜井管理平臺、智能無人放礦系統等十多項AI應用,在保障安全、降本增效、降低勞動強度等方面成效顯著。
正是基于科技創新的助力,山東黃金集團一季度營收、利潤總額表現不俗,分同比分別增長42.3%、39.5%。
科技創新賦能,山東重工集團一季度“三新”(新能源、新科技、新業態)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6%,新能源重卡銷售量同比增長194%,從國內行業第三位躍升到第一位。
前瞻性布局未來產業
作為本輪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需要企業重點發力。
“山東將圍繞中長周期考核激勵、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建立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機制等,再研究推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實招硬招,并完善落實創新失誤免責機制,確保科技創新實現更大突破。”在今年3月21日召開的全省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專題推進會上,山東省國資委副主任葛志強表示。
圍繞科技創新,山東省屬企業已著手重點布局。
近日,山東重工集團黨委副書記王濤透露,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前瞻性布局未來產業。
“近十年集團累計研發投入700億元,今年一季度研發投入34.7億元,同比增長14%。4月16日,濰柴動力投資20億元打造的世界領先的多能源動力未來科技試驗室正式啟用,必將成為未來科技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4月20日,公司在天津發布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3.09%的柴油機,第四次站上世界行業科技巔峰。”王濤表示。
據悉,山東重工集團已啟動數字化轉型項目200余項,累計投入項目資金超10億元。“最近濰柴動力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將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王濤說。
相關鏈接:“科技狠活”秀一秀
〇山東高速路網管理智慧大腦平臺
高速公路節假日擁堵情況如何?哪個路段有事故發生?收費站能否通行?……這些信息,在山東高速路網管理智慧大腦平臺上都能一目了然。路網管理智慧大腦可以實時感知、監測道路運行狀況,并對異常情況進行及時處置。
路網管理智慧大腦通過匯聚集成海量的路網交通量、道路監控攝像頭、氣象信息等交通數據,運用大規模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對交通流量、在途車流量、擁堵情況的實時監控和預測,確保路網運行監測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如惡劣天氣來臨前,通過分析氣象數據將預警信息推送到運營管理單位,提前制訂保暢方案,把擁堵、事故消滅在萌芽之前;出現交通事故時,路網管理智慧大腦能夠迅速自動匹配應急預案,完成異常事件自動報警、應急救援資源自動調配,同時一鍵生成情報板、小程序、電子地圖、微博等渠道信息發布內容,提高應急響應速度和處理效率。
〇魯糧集團糧倉磷化鋁智能施藥器
魯糧集團推出的糧倉磷化鋁智能施藥器實現整個熏蒸施藥操作過程不需要人員進倉。在遠程智能操控系統中設定程序后,便可利用紅外線定位系統實施自動行走并定點精準投藥,操控人員通過設備上的攝像頭和照明系統,可進行360度無死角實時監控。同時,該設備還可根據操控系統中大數據變化情況進行糧情智能分析,精準計算施藥量、施藥時間和藥盤分布,確保施藥均勻,真正取代了傳統人工糧食熏蒸作業,優化了施藥均勻性和除蟲效果,提升了工作效率與安全系數。
〇山東能源集團西北礦業雙欣礦業智能選矸機器人
山東能源集團西北礦業雙欣礦業智能選矸機器人,采用AI技術中卷積神經網絡技術,通過高速照相機攝取煤與矸石的圖像,用視覺對煤和矸石進行深度學習,利用大數據來識別煤和矸石,可根據矸石的粒度大小,分配不同的機械手進行矸石抓取。分揀采用仿生靈巧機械手,模擬人工進行抓取或撥取,能夠根據需要快速精準抓取煤或矸石,是國內首家實現超大矸石處理的機器人。
該系統能夠減少原煤中的矸石量、提高原煤質量、提高煤矸分選效率,同時,可減少井下作業人員,避免人員傷害事故發生,保護職工的身體健康。
〇水發集團所屬庫車水控生物育種項目
近日,水發集團所屬庫車水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牽頭申報的《生物育種提高棉花纖維品質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通過評審。生物育種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夯實庫車水控科技賦能的發展戰略,推動公司棉花生物育種、綠色高效節水種植、棉花高品質加工的全產業鏈拓展,為持續培育新質生產力、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導報記者 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