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見習記者 于婉凝
隨著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披露ESG或社會責任報告(為行文方便,下文統稱“ESG報告”)的上市公司也越來越多。經濟導報記者依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獲悉,截至4月30日,共有2088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ESG報告,這其中,包含118家山東A股上市公司。
與全國趨勢一致,披露ESG報告的魯股陣容日益龐大。總體來看,具有國資控股背景的魯股,依舊是ESG報告披露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民營上市公司加入ESG報告的披露大軍。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首部系統性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規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下稱《指引》)日前正式發布,將自5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上市公司將迎來統一明確的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規范。
魯股ESG報告披露逐年增多
ESG是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而非財務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回顧ESG在中國市場的成長歷程,從2018年A股正式被納入全球知名指數公司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來,ESG便進入中國市場和投資者的視野。2022年5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提出力爭2023年實現央企ESG報告的全覆蓋,并且要推動央企建立ESG的評級體系。
5月1日起將實施的《指引》,對上市公司在環境、社會和治理等可持續信息披露方面做出了明確規范,并對上證180、科創50、深證100、創業板指數等重要市場指數的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做了強制要求,這將帶動上市公司可持續信息披露的規范化發展。
從近年來的數據看,魯股ESG報告披露數量呈現逐年增加態勢。
經濟導報記者依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獲悉,披露2020年ESG報告的山東A股上市公司有55家,披露2021年ESG報告的魯企有74家,披露2022年ESG報告的魯企達96家。如今,披露2023年ESG報告的魯企數量再上一個臺階,達118家。

從公司披露情況來看,有國資控股背景的魯股率先扛起ESG披露大旗。如公布2017年ESG報告的山東A股上市公司就包括山東高速(600350.SH)、山東鋼鐵(600022.SH)、濰柴動力(000338.SZ)、銀座股份(600858.SH)、山東路橋(000498.SZ)、魯信創投(600783.SH)和新華制藥(000756.SZ)等多家。
海爾集團早在2008年就發布了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旗下上市公司也從2017年開始發布ESG報告。2023年,海爾集團及旗下公司累計獲得40多項ESG獎項。比如,2023年11月,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布了《2023中國上市公司ESG最佳實踐案例》。其中,海爾智家(600690.SH)ESG案例《守護星球 探索綠色低碳未來》獲評“2023年上市公司ESG最佳實踐案例”。據悉,最佳和優秀ESG實踐案例充分展現了廣大上市公司在完善ESG治理體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優秀做法。公開資料顯示,海爾智家圍繞“研發、原材料、生產、包裝和運輸、產品回收”等多個方面,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減碳,并在“零碳”和“負碳”的探索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果。
海爾集團ESG執行委員會總經理李少華認為,對于是否要做ESG,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判斷。而對于海爾來說,ESG是一道必答題!案哔|量發展本身的底色就是綠色,也就是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我們認為,圍繞商業戰略布局,有效的ESG管理在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吸引投資者和優秀人才,以及帶動產業發展、提升企業公民形象等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具有國資控股背景的魯股依舊是ESG披露的重要力量,比如山東路橋、海爾智家等早早披露了2023年ESG報告。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加入ESG披露大軍。
“綠色低碳”成為高頻詞
魯股ESG報告都披露了哪些內容?
經濟導報記者翻閱魯股ESG報告發現,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大框架信息披露下,“綠色低碳”成為高頻詞匯。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山東鋼鐵已連續14年披露ESG報告。對于ESG管理方面,山東鋼鐵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完善ESG管理,對標同行實踐,提升ESG管理水平,積極回應各利益相關方的期望和要求!
此外,山東鋼鐵在綠色環保方面的重點績效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節能環保共投入4.2億元,實施80個重點項目,環境績效持續提升。2023年,公司未發生環境污染事件,大氣污染物排放達標率、建設項目三同時執行率、環保設施同步運行率100%,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持續保持行業先進水平,噸鋼綜合能耗下降至502.94千克標準煤/噸鋼,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固廢全部循環利用或委托利用,實現全域環境績效創A,綠色發展成果受到上級監督管理機構的高度評價。
中際旭創(300308.SZ)提供的節能減排相關數據顯示,公司子公司蘇州旭創通過巡查、匯整及跟蹤處理,關停閑置和待機設備,降低無效空耗,每個專班日節電620KWh,實現年節電14880KWh,相當于碳減排約11.8噸;蘇州旭創還通過使用變頻機組更換定頻空壓機,增加柔性調節能力,實現日均用電量下降27%,實現年節電約646100KWh,相當于碳減排約510.42噸。
可激發企業增加研發投入
企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
4月10日,宏盛華源(601096.SH)發布2023年年度報告,隨年報一起亮相的還有其2023年ESG報告,這也是該公司在2023年12月上市后發布的首份ESG報告。
作為國內輸電線路鐵塔行業領軍企業,宏盛華源堅持以創新升級為核心,重點推進技術創新。宏盛華源在2023年ESG報告中披露,公司新立項科技項目共計32項,已在2023年度順利通過驗收并完成結項的有28項。公司子公司青島豪邁憑借出色的技術創新能力,獲2023年度“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在技術創新方面,歌爾股份(002241.SZ)是上市魯企的重要代表。作為全球布局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歌爾股份近5年研發投入累計超過190億元。
對于ESG管理方面,歌爾股份有關人士表示,“有效的ESG管理體系是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有力支撐。公司通過明確ESG管理理念、設立并完善ESG管理架構、厘定ESG管理制度,不斷提升自上而下的ESG參與和管理能力!
歌爾股份在2023年ESG報告中披露,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開發力度,建設高端技術人才隊伍,本期公司研發投入約45.73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約為4.64%,新增科研技術人員72人,公司還獲得“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稱號。截至2023年底,公司參與重要技術標準的制定累計50項,其中,國際標準2項,國家標準22項,行業標準8項,團體標準18項。
在業內專家看來,ESG可以激發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采用數字化和綠色低碳技術,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并與公司的業績提升形成協同聯動效應。
依靠市場手段注入動力
“對上市公司而言,通過引導ESG信息披露,可以推動企業更好地將ESG融入戰略,并持續改進其ESG實踐,這會增強企業的品牌價值和企業聲譽,同時有利于滿足日益增長的監管要求和公眾期望。”南方一家券商的基金經理嚴鵬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說,《指引》要求部分上市公司應當按相關要求披露,其余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從實際操作來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背后是對企業治理、ESG專業能力、信息系統建設、人才培養和資源持續投入等能力的考驗,由此帶來的挑戰也不可避免。
在嚴鵬看來,一方面,由于可持續信息披露涉及大量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數據,這些數據往往難以準確收集和量化;另一方面,對于一些小型企業來說,ESG信息披露可能會帶來額外的成本負擔,但短期又比較難看到收益,這導致相關企業在披露動力上存在不足。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近年來,隨著ESG投資理念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重視并主動披露可持續發展信息。然而,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不同公司在信息披露內容、方式、頻率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信息披露的質量也參差不齊。而相關政策文件的出臺,旨在引導A股上市公司提升可持續信息披露的質量和水平,有助于促使A股上市公司更加規范、全面、深入地披露可持續發展信息,促進綠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長期價值和風險狀況,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不少受訪人士表示,ESG信息披露對于幫助投資者有效評估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投資價值至關重要,高質量的ESG數據和評價體系是投資整合、ESG產品研發和策略構建的基礎。《指引》發布后,國內可持續投融資的基礎信息可得性、可比性和時效性將得到提升,將為投資者降低信息獲取成本,從而引導更多資金流向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領域和投資標的,推動資本市場形成可持續資產溢價。
魯政委認為,提升ESG信息披露質量,可依靠市場手段為企業信息披露注入動力,促進企業信息披露自我完善。如將ESG信息披露納入信用評級中,通過風險管理驅動和投資收益驅動激發企業ESG信息披露的主動性;可完善ESG評級方法,提升評級方法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以及結果可比性。完善的ESG評級方法能輔助投資者管理風險和做出決策,從而倒逼企業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可加強ESG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的研究和宣傳,幫助企業意識到ESG表現對企業收益的影響,激勵企業主動提升ESG披露的質量。
“踐行ESG理念的企業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和支持,從而引導資本市場投資方向,促進資金流向綠色、可持續的產業和項目。”嚴鵬說,企業自身也應重視加強ESG人員培訓,借助數字化工具,實現ESG信息收集、核算工作的自動化,提升信息披露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