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4月25日上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介紹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下稱“濟南起步區”)獲批三周年建設發展情況。
在發布會上,濟南市委常委、濟南起步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孫斌介紹說,三年來,濟南起步區系統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錨定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方向,編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產業機會清單,加快引入和培育優質產業,塑造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
濟南起步區聚力“搭建”產業鏈條,確立了“3+1”主導產業,累計引進產業類項目278個,其中500強企業項目60個,外貿出口“新三樣”齊備,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車、“泛航空”、新材料三條產業鏈。
新能源汽車方面,集聚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弗迪電池、比亞迪半導體等項目,系統布局全方位智能汽車產業鏈。2023年比亞迪項目生產整車24萬輛,今年將達到30萬輛。
“泛航空”方面,依托臨空經濟示范區,開展機場客貨運服務、航空維修服務、航空運輸物流服務。2023年該產業鏈服務業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14億元。
新材料方面,依托濟南新材料產業園,重點發展光伏新材料和新型復合建材材料。2023年該產業鏈產值已達70億元。同時,加快構建半導體、新能源裝備制造、核技術應用、會展經濟4條產業鏈。在新能源裝備制造方面,已落地國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愛旭太陽能高效電池組件等重大項目,總投資超過460億元。
濟南起步區還聚力“培育”科創動能。落地了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計算技術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碳中和研究院4家“中科系”科研院所,啟動了“天地互驗動力推進”大科學裝置預研,承擔了高功率密度燃料電池電堆等國家級重點研發項目。
此外,濟南起步區聚力“謀劃”未來產業。在崔寨片區規劃了5200畝的未來產業園,聚焦未來制造、未來能源、未來空間等方向,打造“源頭創新—成果轉化—產品開發—場景應用”的未來產業集群。
2021年4月25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濟南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正式拉開了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起步區的大幕。
就在上個月,山東省委常委會會議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在濟南起步區召開,明確濟南起步區是推動先行區建設的重要載體平臺,也是促進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省市一體推進的合力更加強勁、氛圍更加濃厚。
數據顯示,2023年,濟南起步區全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0億元,較2020年增長101%;固定資產投資較2020年增長201%;規上工業總產值較2020年增長227%,主要經濟指標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省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作用加速釋放。
據孫斌介紹,三年來,濟南起步區聚力加快規劃編制和新城建設,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田園城市的發展目標和“三個優先”建設路徑,系統增強綜合承載能力。
規劃編制方面,“1+4+16+N”的規劃體系整體落地,總體進入實施階段。同時,細化城市設計、片區控規,探索“總師負責制”,高標準推動黃河新城的美好藍圖變為實景。
發展空間方面,穩妥有序推進征地拆遷,規劃建設安置房805萬平方米,計劃2025年全部完成建設,現已回遷居民9000人。城市副中心示范區全面啟動建設,崔寨產業新城初具規模,孫耿太平組團布局重點園區、強化產業帶動,形成了一體推進、重點突破的組團發展格局。
綜合配套方面,規劃跨黃河橋隧21處,其中“8橋1隧”已通車,“3橋2隧”正在建設。軌道交通7號線、有軌電車T1線加快施工。累計開工市政道路212公里。濟南黃河體育中心、山大二院北院區、省實驗中學鵲華校區等公用配套加快建設,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建成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