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文旅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區域協調的“潤滑劑”、生態建設的“催化劑”、對外合作的“新橋梁”,山東在文旅項目建設、企業發展和產業升級等方面的金融實招、硬招頻出。
4月2日,中國工商銀行與文化和旅游部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國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下稱“工行山東分行”)“政銀企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暨產品發布系列活動”同步在濟南舉行,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與工行山東分行共同簽署了《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領域“擴內需穩增長”戰略合作協議》,并發布了“文旅工贏貸”產品。

景區如何充分運用“金融力量”?金融活水如何助力文旅項目?山東積極探索“文旅+金融”新模式,激發文旅發展新動能。
金融資本助力發展
漫步在臺兒莊的古街巷中,仿佛穿越回繁華的明清時代。古老的建筑、傳統的街巷,處處透露著濃厚的歷史底蘊。圍繞臺兒莊古城項目建設及當地特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以資本運作和產業核心能力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模式,直接實現了景區的體系化發展。
“在旅游產業沒有有效抵押物的情況下,景區門票收入來源穩定、持續性高,門票收費權作為一種不動產收益權,屬于應收賬款的范疇,以門票收費權質押融資,有著很強的實踐應用價值。”棗莊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切實滿足文旅產業合理融資需求,銀行率先為臺兒莊古城辦理了首筆6400萬元的“旅游景區門票收費權質押貸”,助力其高質量發展。此后,銀行又創新推出“速貸通消費貸”“旅游景區門票收費權質押貸”“鄉村旅游貸”等系列新產品,積極對接臺兒莊古城及相關文旅產業項目,全力做好豐富文化和旅游產業金融產品的服務供給。

除了解決燃眉之急,如何用金融和資本力量推動景區在“成長期”向上發展?隨著臺兒莊古城景區項目建設發展,棗莊農商銀行根據產業項目實際,明確調整信貸政策,將其納入信貸支持重點,并對其進行精準畫像、及時授信、有效增信,積極深化融資服務、拓寬融資渠道、提升融資可得性。先后跟進其節點需求,發放相關專項貸款600萬元和2700萬元,精準提供信貸支撐。
“‘文旅工贏貸’產品是工行山東分行在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指導下,結合文旅產業不同階段發展需求推出的全流程、綜合化、一站式專屬信貸服務,具有‘全、新、專、廣、優、簡’的特點。”工行山東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李峰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行與山東文旅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臺兒莊古城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微山湖旅游發展集團、山東坤河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向四家企業在三年內提供意向性金融服務支持額度93億元。

李峰表示,該行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一方面,充分發揮投融資綜合服務優勢,高效滿足文旅企業融資需求,大力扶持文旅企業做優做強;另一方面,聚焦文旅消費熱點,依托金融服務和科技優勢,促進文旅消費需求加快釋放。該行將攜手政、企,同向發力,塑造文旅產業升級新優勢,激發文旅消費增長新活力,開拓文旅深度融合新藍海,推動全省文旅高質量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實現更大突破。
精準施策解難題
坐落于孔子誕生地曲阜尼山的尼山圣境,是當地重點打造的一張儒家特色文旅名片,自開放以來,憑借獨特的文化氣息吸引了眾多海內外賓朋匯聚于此,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相繼在此舉辦。

“項目建設時期,資金困難導致項目推進緩慢,必須有資金注入才能‘激活一池春水’。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下稱“農行山東分行”)的貸款非常及時,為我們解決了融資難題。”談及尼山圣境項目的實施落地,曲阜尼山文化旅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邢海鵬在受訪時回憶,尼山圣境一期項目建設之初,農行山東分行便組建尼山圣境金融服務團隊,積極調研、全程跟蹤,發揮三級聯動優勢,采用內部銀團貸款方式,給予尼山圣境獨家信貸支持4.76億元,為項目穩步推進保駕護航。
如今,尼山圣境宛如一幅東方山水畫,在金融“活水”的潤澤下,煥發出新的文化活力。

“以金融‘活水’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將服務文化‘兩創’與支持鄉村振興、助力文旅產業發展有機融合,近年來,農行山東分行不斷深化金融文旅產業融合,加大對重點旅游景區和配套項目建設的信貸支持,為文旅產業鏈各個環節提供精準便捷的金融服務。”農行山東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以來,他們與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發布“文旅振興貸”金融產品,精準服務眾多山東文旅企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旅答卷”。
據介紹,在前期精心調研的基礎上,農行山東分行在孔孟之鄉濟寧地區創新推出“儒源文旅系列貸”產品,以傳統文化與現代金融相結合為核心理念,專注于為文化旅游行業以及文旅產業鏈上下游主體提供全方位、差異化的金融產品服務和綜合解決方案。產品一經推出,便獲得廣大客戶青睞。截至目前,“儒源文旅系列貸”產品金額已達15.38億元。
挖掘“第二增長曲線”
因業務單一、地域局限性等諸多因素,近年來旅企的發展及上市成為難題。從山東來看,目前尚無文旅景區在A股上市公司。
“回顧過去幾年旅游景區企業沖擊IPO之路,無論是新三板謀求轉至主板或創業板,還是首次或多次進行IPO申請,都體現出國內旅游景區企業對進軍資本市場的渴求。但企業即便上市,也非全然‘上岸’,這將更加考驗企業在市場的持續競爭力。”山東儒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賈軼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對于旅游景區而言,通過上市可以擴大景區融資渠道、提升市場影響力。我國共有3萬余家景區,但目前景區類上市公司尚不足萬分之五。景區若想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需要打破傳統的運營模式,挖掘出“第二增長曲線”,不斷滿足新時代消費者對更深度和多元旅游體驗的追求。
2023年山東接待國內游客8.2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9700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60%。作為文旅大省,山東文旅景區及項目如何打造“金字招牌”,成為真正的“吸金體”?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磊在上述活動中介紹,山東在文旅項目建設、企業發展和產業升級等方面實招、硬招頻出。近年來,山東各級文旅部門與金融機構密切合作,大力實施“百億惠千企”專項行動,創新推出“文旅振興貸”“文旅春天貸”“文旅手造貸”等金融產品,加大普惠金融、融資擔保、專項債券支持力度,金融賦能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作用日益突出。2023年,全省文旅產業貸款余額達2596.8億元,較年初增加496.5億元,同比增長23.6%,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2個百分點,總計支持文旅市場主體5.3萬戶。
“政策提供沃土,文旅集團扎根其中,那該如何枝繁葉茂?新質生產力的內涵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國內及山東多家文旅集團力拓主題樂園、沉浸式演藝綜合體產業,業界看好它們的發展前景。景區要想擴大實體規模、發展‘第二增長曲線’,可以積極利用金融服務和資本助力,創新新業態、新形勢。”賈軼認為,山東應當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現有文化旅游資源,著力在創新產品供給與滿足公眾需求之間下功夫,同時要在“文化+金融”發展機制上進一步融合與創新,這樣才能培育出一批批自帶“吸金體”的文旅項目和文旅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