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步入社區,智能車牌識別系統、車輛管理無人值守設備、智能安防系統“各司其職”;線上辦事,社會保障、醫療健康、安全繳費、電子證明等事項“一站式辦理”……如今,智慧城市建設成果斐然、前景廣闊。
4月2日,國家數據局發布《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指導意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指導意見》提出,2027年,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到2030年,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全面突破,涌現一批數字文明時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式現代化城市。
某種程度上,城市的智能化程度是城市發展水平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一座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的智慧城市,必然是能為居民提供主動、精準、智能、高效服務的城市,更應該具有特色優勢、避免同質化。
智慧城市不僅要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質量,而且需在應對環境變化、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方面發揮作用。首先,作為智慧城市管理者,應積極深入推進數字技術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鼓勵平臺企業構建多層次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第二,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先進計算、未來網絡、衛星遙感、三維建模等關鍵數字技術在城市場景中集成應用。第三,加快街區、商圈等城市微單元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探索利用數字技術創新消費場景,激發產城融合服務能級與數字活力。第四,統籌推進城市算力網建設,實現城市算力需求與國家樞紐節點算力資源高效供需匹配,有效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推動新能源汽車融入新型電力系統,推進城市智能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第五,鼓勵各地區在依法依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通過各類資金渠道,加強對城市數字化轉型的資金支持,并積極吸引社會投資。
展望未來,以人為本,城市數智化轉型、綠色低碳發展和技術創新多元化發展,包括數字孿生、元宇宙等新興技術的深入應用,將使城市服務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