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通訊員 王睿千
隨著數字技術的縱深推進,數字化轉型已然成為構筑金融生產力的核心力量。
近年來,山東省農業發展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山東農擔”)以賦能“三農”發展為出發點,從戰略高度制定數字化轉型發展規劃,優化擔保產品供給,創新數智化擔保模式,全面推進產品方案的數字化改造。
創新“大田托管”服務模式
“我們通過山東農擔智慧服務平臺,坐在村辦公室里就能看到墑情、作物長勢等,大大降低了我們的生產成本。”梁山縣梁山街道魚王莊村黨支部書記王乃寶說。
王乃寶指的平臺是山東農擔的“大田托管”智慧服務平臺。山東農擔開發了全國第一個專門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強村貸”產品,在“強村貸”基礎上,構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政策性工具+金融科技+現代農業”的大田托管模式,基于公司自主開發的“大田托管”智慧服務平臺,綜合運用衛星遙感、區塊鏈等現代科技手段實現產業、資金“雙閉環”管理,不僅解決了“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的難題,也杜絕了擔保貸款被挪用的代償風險。
截至目前,該模式累計支持了1421個村集體擔保貸款16.5億元,實現種植業成本下降12%、糧食增收10%,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實現了較好的政治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據了解,魚王莊村是梁山縣梁山街道的農業種植大村,全村1860人、耕地2000余畝。村黨支部領辦了梁山南永種植專業合作社,2021年秋后流轉土地400畝,但合作社本身缺乏生產經營能力。根據該村情況,山東農擔濟寧管理中心組織專門團隊,指導該村在全市第一個試點了“大田托管”新模式。由山東農擔提供政策性擔保,興業銀行以優惠利率發放的58萬元貸款已經到位,同時,委托山東圣景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進行大田托管經營。
根據測算,按照約定分紅比例,魚王莊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流轉土地400畝,合作社每年可分紅16萬元以上;魚王莊村如果把全村2000多畝土地統一流轉給合作社,村集體可年增加收入80萬元以上。
讓數據多跑腿
蘭陵縣友期莊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孫景英的糧食種植規模已由三年前的600畝發展到如今的1000余畝,孫景英是“農耕e貸”的受益者。
“農耕e貸”是山東農擔聯合省農信聯社,針對糧食種植場景共同開發的線上版農耕貸,是基于種糧補貼及種植保險等大數據開發的純線上產品。種糧農戶無需提供紙質資料,一部手機即可辦理,最高可貸款50萬元,隨借隨還、按天計息收費。
山東農擔全面推進產品方案的數字化改造。圍繞糧食安全“國之大者”以及設施蔬菜、蘋果種植等特色農業,優化線上農耕貸,開發線上蔬菜大棚貸、煙臺蘋果貸,新增農商銀行、威海銀行、日照銀行、齊魯銀行、青島銀行、恒豐銀行等銀行作為線上產品合作方,線上擔保業務實現快速上量,累保規模達到3.5億元。
山東農擔線上產品有農耕貸、蔬菜大棚貸、農貿貸、肉鴨養殖貸、倉單貸、蘋果貸等。截至目前,累保38998萬元,在保25230萬元。其中,“線上農耕貸”累計擔保金額1.26億元,2024年新增177萬元。
創新供應鏈業務模式
為破解農業供應鏈金融的供需不平衡問題,山東農擔深入農業場景、重構服務模式、堅持數據為王,聚焦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整個產業鏈條迫切需求,創新“供應鏈票據+擔保”、農產品電子倉單質押、“供應鏈直通”、供應鏈一般保證等產品,著力探尋出一條契合全省農業轉型升級需要的供應鏈金融新路子。
截至2023年末,山東農擔公司已與68家核心企業開展合作,累計擔保金額12.9億元、項目數765個;新增業務金額6.6億元,是2022年的2.8倍;在保規模達9.2億元,是2022年末的2.8倍。
為使融資服務更好地直通客戶,山東農擔還構建了客戶直通平臺,打造了“24小時不打烊”的農業信貸擔保“平臺+生態”,實現對客戶需求的主動觸達、快速響應和高效轉化。借助農業農村部多年積累的新型農業主體信息、涉農保險等數據,結合山東農擔自身掌握的29億條信息,對客戶身份情況、經營規模進行精準畫像后提供給金融機構,真正做好金融機構和新型農業主體之間牽手的“催化劑”和“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