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見習記者 于婉凝
3月27日晚間,榮昌生物(688331.SH)發布2023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83億元,同比增加40.26%;歸母凈利潤為虧損15.11億元,虧損額較2022年的9.99億元進一步擴大。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榮昌生物2023年的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分別高達7.75億元、13.06億元,二者之和遠超其2023年的營收。此外,截至2023年末,榮昌生物貨幣資金為7.43億元,較2022年末的21.87億元大幅減少。
銷售費用同比增加75.90%
在年報中,榮昌生物將營業收入的增長歸因于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銷量的增加;但由于2023年公司各研發管線持續推進、多個創新藥物處于關鍵試驗研究階段,公司研發費用大幅度增加,加之商業化銷售投入團隊建設費用和學術推廣活動開支等增加,導致公司歸母凈利潤下降。
事實上,自2020年榮昌生物(09995.HK)在港交所上市以來,公司僅2021年實現盈利,其余三年均為虧損狀態。2022年,榮昌生物登陸科創板,實現兩地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榮昌生物是一家具有全球化視野的創新型生物制藥企業,公司致力于發現、開發、生產和商業化同類首創、同類最佳的生物藥物,針對自身免疫、腫瘤、眼科等疾病領域創制出一批具有重大臨床價值的生物新藥。
從財務數據看,榮昌生物的研發費用不斷攀升。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為9.82億元,同比增長38.13%;2023年,公司研發費用達到13.06億元,同比增長33.01%。
另一方面,年報顯示,隨著榮昌生物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的準入醫院數量及覆蓋藥房數量大幅度增加,公司近幾年的銷售費用也在急劇增長。2022年,公司銷售費用為4.41億元,同比增長67.59%;2023年,公司銷售費用達到7.75億元,同比增長75.90%。
榮昌生物未來一段時間是否仍將維持較大規模的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3月29日,經濟導報記者致電榮昌生物證券部,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訪,您可以致電前臺。”經濟導報記者又撥打了公司官網披露的前臺電話,但該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榮昌生物在接受機構調研時曾表示,“目前,公司市場開拓程度已經可以滿足產品銷售的需求,2024年公司銷售人員不會再大幅增加,銷售費用率預計會有明顯下降。”
期末貨幣資金7.43億元
年報顯示,2023年,榮昌生物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5.03億元,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17億元;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7.27億元,同比減少了13.43億元。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就在今年1月中旬,市場上曾傳出榮昌生物現金流緊張的說法,受此影響,1月17日,公司A股和H股股價曾分別大跌15.71%、22.73%。對此,榮昌生物于1月17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注意到互聯網上發布的若干評論,聲稱公司現金流緊張,及面臨取得銀行授信困難和潛在的來自供應商的訴訟風險等。公司董事會特此澄清,該評論的內容及陳述與事實不符,且極具誤導性。
此外,在1月17日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榮昌生物提到,當日公司股價波動出乎意料,公司經營正常有序,未發生重大不良事件;公司產品商業化持續帶來一定規模的現金流,公司對市場前景較有信心。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榮昌生物貨幣資金為7.43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為13.45%;而2022年末,公司貨幣資金為21.87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為36.33%。
在未來適當的時機,榮昌生物是否會考慮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3月29日,經濟導報記者致電公司前臺,但對方電話無人接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