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日前,山東港口青島港順利完成基于“干散貨碼頭貨物轉水分析數據集”的數據資產入表工作,列入財務“無形資產-數據資源科目”,成為全國港口行業首個實現干散貨作業數據資產入表的案例,標志著山東港口青島港在數據資產化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自財政部《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于2024年1月正式實施以來,山東港口青島港積極響應政策要求,與科技集團緊密合作,并聯合青島市數據登記評價中心、律師事務所等第三方機構,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數據資產入表工作。經過對海量數據的深入梳理和分析,通過數據資產盤點、數據解析、數據加工、登記確權、合規評估、價值評價以及成本歸集與分攤等環節的操作,最終實現數據資產入表,成功探索出一條安全合規的港口數據資源入表實施路徑。

(數據資產入表佐證材料)
此次入表的“干散貨碼頭貨物轉水分析數據集”整合了青島港干散貨碼頭生產信息系統的礦石轉水數據,通過對礦石轉水地區及貨量變化趨勢的分析,不僅有助于港口動態優化生產組織和堆場布局,提高碼頭生產效率和堆場周轉率,還能幫助鋼廠和貿易商及時調整礦石轉水比例,從而降低物流成本,具有較高的數據經濟價值。
通過本次數據資產入表的成功實踐,山東港口青島港不僅提升了自身的數據管理能力,還為港口同行業后續開展數據資產入表提供了可借鑒、可復用的范例。山東港口青島港將繼續依托港口海量數據資源,深入挖掘數據在港口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應用潛力,發揮數據要素的放大、疊加和倍增效應,助力數據要素賦能新質生產力,為港口數字化轉型發展注入新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