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濟寧梁山專用車整車“產業大腦”上線后,匯聚產業數據、公共數據1億條,1000余家企業實現物料共享、集中采購、協同制造,多款專用車零部件生產成本下降近1/4;數字溯源碼與海外檢測認證、跨境電商鏈接貫通,拉動全縣專用車出口額增長19%……在3月27日舉行的2024中國(濟南)國際信息技術博覽會暨首屆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大會上,山東省首批3個重點行業“產業大腦”正式上線。
“產業大腦”激活數據賦能
當日,山東發布了日照精制茶加工、濟寧梁山專用車整車、山東港口物流3家產業規模和經濟效益突出、數據資源體系完善、數據價值釋放程度高的重點“產業大腦”。中國產業大模型研究院揭牌成立、黃河工業算力調度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作為首批上線的重點產業大腦之一,梁山專用車整車“產業大腦”上線后幫助企業降低25%的生產運營成本。
經濟導報記者采訪了解到,梁山縣擁有專用汽車及零部件企業800多家,是全國最大的專用汽車產業集群之一。雖然體量大,但企業之間長期以來采購供應效率低,抬高了生產經營成本。
為解決這些痛點,濟寧市實施數字賦能行動,推動梁山縣投資2億元與浪潮集團建設了專用車整車“產業大腦”數字化平臺。圍繞專用車產業提升發展所需的數據分析應用場景構建“產業大腦”,打造梁山數字供應鏈平臺。平臺數據內容覆蓋產業全部企業、重點發展細分領域相關企業,以及企業資質信息、創新成果等。實現“空間布局—產業領域—企業分布—項目清單”的信息關聯與數據動態更新,為產業鏈的產業治理和宏觀決策提供精準導向。
“我們與浪潮工業互聯網等行業權威共同建設數字供應鏈平臺,接入企業的生產、供應、需求等數據信息,科學地進行產能和市場需求的匹配,并對大數據進行運算和分析,從而進一步指導企業產品創新和市場開拓。”梁山縣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孫佩表示。
據了解,“產業大腦”通過資源聚集、項目招引、服務提供等多種形式,為產業和企業搭建了云上賦能平臺,進而形成多主體共同參與的鏈上數字化生態。通過對資金、人才、技術、政策等關鍵資源信息的聚集,加速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形成了要素提供方和要素利用方的社會網絡。
而日照精制茶加工“產業大腦”則解決了當地“好茶賣不上好價”的痛點。其率先開展了茶行業公共數據授權運營,8個茶園示范片區、4萬畝茶園上線“產業大腦”,從“茶園”到“茶杯”實現全流程質量追溯,“海曲雨青”品牌力大幅提升,日照綠茶品牌價值突破60億元,綠茶單品價格每斤提高近百元。
據日照精制茶加工“產業大腦”負責人、日照移動副總經理王魯雷介紹,山東省精制茶“產業大腦”從種植源頭管起,在茶園部署AI視頻監控、氣象一體機、溫濕度傳感器、土壤墑情監測站等前端感知設備,“一碼溯源”貫穿茶葉種植、管理、加工、倉儲、物流、銷售各環節。“產業大腦”兩年建設期完全建成后,將成為全國首家真正打通茶產業鏈條一二三產業的有智慧、會思考的“大腦”。
由山東省港口集團聯合青島、日照、煙臺等市共建的山東港口物流“產業大腦”,暢通“物流+貿易+通關+金融”數據循環,優化電子口岸“單一窗口”公共服務,促進“港產城”組團發展。目前,“產業大腦”已鏈接物流車輛95萬輛,服務上下游企業9.3萬家,獲得集群式金融授信2.4億元,2023年平臺交易額突破11億元、自營收入超過1億元,數據賦能的乘數效應充分釋放。
今年新培育30家“產業大腦”
“產業大腦”,以數據要素流通應用為核心,瞄準充分釋放工業大數據價值潛力,是當前山東數字經濟系統建設的核心場景。山東“數實融合”近年來加速發展,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到87.3%,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率達到50%,產業數字化、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等多個指數居全國前列。2023年全省數字經濟總量達到4.3萬億元,占GDP比重提升2個百分點、超過47%。
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了解到,截至2023年年底,山東已先后培育32個省級“產業大腦”。這些“產業大腦”聚焦產業集群集采集銷、協同設計、產能共享、產業金融等數字化場景,打造集“社會服務+市場服務+政務辦事”于一體的新型工業大數據賦能平臺,為企業提供泛在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平臺服務,形成全國“數據驅動+數字賦能”工業轉型升級新樣板。
每個行業“產業大腦”通過構建“算力調度、數據匯聚、算法開發、服務開放”4類平臺,形成“大算力、大數據、大模型”3種能力,服務政府側和企業側2類對象的產業治理、經營管理需求,最終形成1個支撐全省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經濟大腦”。
“培育認定‘產業大腦’,在于加快培育數據驅動的智能制造新業態新模式,著力解決政府、行業和企業之間數據不能有效‘匯、治、用’、數據要素價值不能充分釋放等突出問題。”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數據產業推進處處長孫志強介紹說。
據了解,32個省級“產業大腦”陸續運行后,“產業大腦”能力中心加快建設,匯聚“小快輕準”產品和解決方案957個,上架能力組件1208個,服務中小微企業49500家,11條標志性產業鏈和重點產業集群深度賦能,上下游產業、大中小企業轉型步伐加力提速。
山東今年還將新培育50家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30家以上產業大腦,加速釋放數據價值。到2025年,將力爭建成50個產業規模效益突出、數據資源體系完善、數據價值釋放程度高的行業“產業大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