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日趨多元,碳匯就激活了山東林場資源。
3月20日,山東魯樂碳匯碳能科技有限公司代表樂陵市與柏能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下稱“柏能新能源”)就樂陵市林業碳匯項目舉行了簽約儀式!澳壳,國內林業碳匯開發模式為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計量單位為噸二氧化碳)。我們主要通過協助當地政府,利用市場化手段對新造林地、森林撫育地塊等產生的額外固碳量進行計量、核簽、上市交易,從而實現經濟價值。”3月26日下午,柏能新能源運營部相關人士向經濟導報記者介紹。

(圖為山東魯樂碳匯碳能科技有限公司代表樂陵市與柏能新能源簽約)
樂陵探索林業碳匯路徑
樂陵市針對轄區生態環境治理難題,全域推進國家級EOD(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試點項目實施,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協同推進長效機制。在前述簽約儀式上,樂陵市委常委、副市長蘇樹江表示,樂陵市堅持把綠色發展作為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抓手,資源優勢、產業特色和發展重點與柏能新能源業務板塊高度契合。希望通過此次合作,能夠實現雙方綠色產業、生態資源等優勢的良性互動。
柏能新能源執行董事、副總裁張鵬表示,柏能新能源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傾力為樂陵市提供碳資產開發服務,助力樂陵市探索低碳發展新模式、引領低碳經濟轉型,早日實現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協同轉化。
樂陵是山東省政府確定的7個縣級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擁有國家級生態文化旅游景區(示范點)8個,其中,千年棗林躋身山東省首批原生態旅游景區,“樂陵金絲小棗”已被列入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ā皹妨杲鸾z小棗”已被列入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經濟導報記者從樂陵市林業局獲悉,按照部署,樂陵市林業局將探索林業碳匯開發路徑,實現生態價值轉換;統籌推進國家儲備林綜合提升項目,積極探索“國企參與、政府流轉”模式,未來5年新造、撫育1.7萬畝喬闊林和3000畝經濟林,最終實現群眾穩定流轉收益、國企穩定經營收益、社會穩定生態效益的共贏格局。
經濟導報記者從柏能新能源采訪獲悉,樂陵是柏能新能源今年在山東簽約的第二個林業碳匯項目。1月19日,山東莘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代表莘縣與柏能新能源就莘縣全域造林碳匯項目舉行了簽約儀式。
潤松農業培育林場產業生態
時下已是春意盎然。東營潤松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迎來出門踏青挖野菜的市民。為了豐富市民體驗,示范基地的草坪區允許市民自帶帳篷,實現林間露營的自由。
這一示范基地,是山東潤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潤松農業”)培育林場產業生態的縮影。去年8月29日,潤松農業與柏能新能源舉行了林業碳匯項目簽約儀式。
潤松農業種樹不賣樹。在進行生態修復的同時,其探索出一條鹽堿地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道路。經濟導報記者從潤松農業采訪獲悉,自2021年開始,潤松農業發展了小歡豬、赤松茸、生態游等生態項目。如今,小歡豬每斤價格上百元,赤松茸每斤售價在二三十元,畝均效益達上萬元,比賣樹高出好幾倍。
潤松農業董事長茍水民說,從建設生態公益林場開始,潤松農業由600畝的小林場起步,逐步拓展出墾利區勝坨南展區林場、墾利西宋紅旗灘林場、河口區義和林場、東營勝利生態林場,占地共計1萬余畝。四大林場共有6條產業鏈齊頭并進,分別為:豬、羊生態養殖產業,并推出“小歡豬”“小歡羊”等品牌及跟蹤認養模式;禽類養殖產業,推出以珍珠雞為主打禽類的“小歡雞”品牌;發展板藍根、蒲公英、百合等中藥材種植及配方飼料產業;推出優質玉米、大豆、小麥等作物種植產業;推廣赤松茸等林下菌類種植;開展林地生態文旅服務和食品加工產業。

潤松農業圍繞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將作出更多探索。例如,其正在勝利生態林場試點建立生態維育經營配套用地機制,利用一定修復面積,從事旅游、康養等產業開發,并獲得合理收益。
一個支點撬動綠色發展
讓綠水青山“好顏值”有“好價值”,這是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意義。近日,全國首個“負碳海島”——青島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出爐。經測算,2022年靈山島生態產品總值為59474.45萬元。靈山島打通了“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轉化路徑,為山東乃至全國海洋海島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供了新樣板。

(圖為全國首個“負碳海島”靈山島)
“雙碳”戰略目標下,碳匯激活了森林、海洋等生態系統潛能?梢哉f,森林碳匯就是撬動綠色發展的一個支點。
2022年10月,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等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山東省省級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工作的通知》。全省共遴選了22個試點地區,計劃利用3年時間,針對生態產品“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難”等問題,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辦法、認證評價標準等技術規程,逐步完善生態產品價值考核、綠色金融等方面的制度保障,積極拓展生態產品經營開發、生態保護補償等價值實現模式,促進試點地區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到2025年,試點地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較為科學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基本建立,為推進全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夯實基礎、蹚出路子。
22個試點地區中,包括濟南、東營、煙臺、泰安等4個市域試點,蒙陰縣、樂陵市等16個縣域試點及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濰坊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等兩個功能區試點。
不只是靈山島,試點地區紛紛加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探索步伐!短┌彩辛謽I碳匯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積極策劃開發林業碳匯項目,穩步推進CCER等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與備案;充分依托國土綠化、生態修復、國家儲備林等生態建設工程項目開發林業碳匯,積極鼓勵各地開發區域性林業碳匯項目,開展碳匯自愿交易,拓展生態補償途徑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蒙陰是全省最早開展森林碳匯開發的縣區之一。去年,蒙陰縣國有林場總場通過加強與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山東農業大學、臨沂市科技局的技術溝通協作,創新實施了固碳增匯試驗示范林建設項目,填補了山東省在碳匯公益林營造領域的業務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