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島2023年海洋生產總值正式出爐,增速達到6.5%,占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約30%,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約33%。海洋經濟核心層、支持層、外圍層持續釋放動能,“藍色引擎”驅動,青島海洋經濟正不斷實現“加速跑”。
在海洋漁業方面,2023年,青島水產品產量完成103.2萬噸,增長3.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漁業產值實現244.6億元、增長4.4%。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9處,以生產經營單位為主體的示范區數量居全國第一。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增至21處,居全國第二位。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累計起捕上市2700余噸高品質大黃魚,并作為深遠海養殖典型經驗獲國家發改委經驗推介和全國推廣,15萬噸級養殖工船“國信2-1號”“國信2-2號”開工建造,30萬噸級超大型養殖工船“國信3號”啟動設計。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深藍1號”大型智能網箱累計收獲三文魚約1000噸,“深藍2-1號”“深藍2-2號”網箱即將投入使用。創新組建青島藍色種業研究院。4個品種水產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海洋育種數量全國第一。
在海洋裝備制造業方面,中船船舶設計研究中心總部落戶,發揮技術強鏈作用,推動北海造船簽訂31.9萬噸超大型原油船VLCC合同訂單。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在青完成船體建造。海檢集團全國首個標準淺海綜合試驗場主體封頂。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最大組塊、我國首個多圈層立體塔基觀測平臺建造完成。全球首例超大型液化天然氣工廠建成交付。中船集團712所海西灣基地、濰柴(青島)海洋裝備制造中心(一期)等項目竣工。
在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方面,大力實施“藍色藥庫”計劃,海洋一類新藥海藻倍他葡聚糖(BG136)臨床進展順利,成為國際首款進入臨床試驗的免疫抗腫瘤海洋多糖類藥物;抗乙肝病毒藥物LY102項目已向國家藥審中心提報臨床研究申請,另有3個重點項目正在有序推進系統臨床前研究;抗HPV婦科凝膠項目實現生產上市,是山東省首個經臨床驗證的抗HPV二類醫療器械;以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為代表的院所、企業在研新藥和高端功能制品項目超40項。
在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方面,青島海洋電力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9.5%和4.8%。中船青島藍色海洋經濟綜合體項目簽約落戶,加快推動中電建115萬KW海上光伏發電、金能棋子灣海上光伏發電、大小管島20MW海洋能源融合發展試驗示范等項目。積極推動百發海水淡化二期項目投產運營,加快華電、靈山島等海水淡化項目建設,全市海水淡化規模達到34.1萬噸/日,全球首個海水淡化濃鹽水提鋰項目落地。
在海洋旅游業方面,青島海洋旅游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2%。成功舉辦2023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積極開拓“海上觀青島”旅游航線。唐島灣文化藝術中心、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發布《青島市郵輪旅游高質量發展扶持措施》,“藍夢之星”號郵輪首航,青島國際郵輪實現北方首批復航。
在海洋交通運輸業方面,青島海洋交通運輸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全市沿黃內陸港、海鐵聯運線路、集裝箱航線總數分別達到41個、77條、220余條,航線密度北方第一,國際航運樞紐競爭力指數排名居東北亞之首。2023年,青島港貨物吞吐量突破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000萬標箱大關,成為全球第五個3000萬標箱港口,規模分別位居世界第4位和第5位。前灣港泛亞碼頭一期、二期以及董家口液化天然氣三期碼頭等項目投入使用,青島港作為離境港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全國首個全國產全自主自動化碼頭——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三期)投產運營。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指數青島位居第15位。(來源:觀海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