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前瞻性布局未來產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才能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
3月25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的“中國持續發展的機遇與國際合作”專題研討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表示,中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將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全過程,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改造升級傳統產業,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持續優化升級。
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明確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2024年政府工作十項任務之首。新質生產力已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和支撐力。
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比如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業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未來產業是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
創新是新型工業化的根本動力。我們應該健全產業科技創新體系,開展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高效轉移轉化等。工業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是創新活動最活躍、創新成果最豐富、創新應用最集中、創新溢出效應最強的領域。據統計,美國工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不到20%,但70%的創新活動直接或間接依托于工業領域。
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在制造業中占比超過80%。傳統產業要向“新”而行,應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促進工藝現代化、產品高端化。在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方面,應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
總之,要緊扣科技創新要素,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充分發揮新質生產力在實踐中對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和支撐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