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3月22日,上交所網站披露,因金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盛海洋”)、山東京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陽科技”)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上交所根據相關規定決定終止兩家企業的發行上市審核。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金盛海洋主板上市申報材料于2023年3月30日被受理,擬融資9.3億元;京陽科技上市申報材料于2023年3月3日被受理,擬融資12億元。在經過一年的排隊等待后,同樣位于濱州的兩家企業宣布終止本次上市進程,讓人頗感遺憾。
金盛海洋業績大幅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金盛海洋成立于2004年2月20日,注冊資本10000萬元。公司位于濱州市北海經濟開發區,是一家綜合利用海水資源發展海洋化工業務的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海水制鹽、提溴及利用苦鹵生產鉀鎂產品,主要產品為鹽類產品(含日曬原鹽及精制鹽)、溴素、苦鹵化工產品(含氯化鉀、硫酸鎂和氯化鎂),其海水制鹽業務承接上世紀50年代建成的埕口鹽場,埕口鹽場作為上世紀中葉以來山東省大型國有制鹽化工項目,已積累了深厚的業務經驗。
在鹽類產品方面,金盛海洋已達到原鹽及精制鹽年產152.72萬噸的生產能力,生產模式成熟、生產規模較大;在溴素產品方面,公司已具備較大生產規模,根據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溴、碘及其化合物分會出具的證明材料,金盛海洋在全國海水溴(不包括地下鹵提溴)生產企業中位列第三位。
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1年及2022年前9個月,金盛海洋營業收入分別為40137.73萬元、35874.35萬元、47132.49萬元和50027.63萬元,經營規模較大;凈利潤分別為6925.62萬元、4118.96萬元、12244.20萬元和20279.70萬元。金盛海洋表示,隨著國內宏觀經濟呈現穩健復蘇態勢,化工行業產品需求有所上升,且公司產品所在行業供給端趨緊,公司業務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趨勢,經營業績具有穩定性。
按照原計劃,金盛海洋擬發行不超過3334萬股新股,募集資金92981.00萬元,其中,42702.00萬元用于智慧鹽田技術改造升級項目、11217.00萬元用于10000噸/年溴系列消毒產品研究開發項目、28994.00萬元用于鉀鎂生產裝置智能化改造項目,其余資金用于研發技術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股權結構顯示,金盛海洋控股股東為匯泰實業控股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張大騰和張小飛。張大騰、張小飛系兄弟關系,合計持有匯泰實業控股有限公司88.84%股權,進而間接持有金盛海洋88.84%股份。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申報材料在2023年3月30日被受理后,金盛海洋于2023年4月25日被問詢,并在當年10月和12月披露了兩輪問詢的回復報告。兩輪的問題共計30個,涉及主營業務、市場競爭、業績波動、財務內控、現金分紅和募投項目等。
對于主動放棄IPO申報的原因、未來是否仍將以上市為目標等問題,經濟導報記者3月25日致電金盛海洋,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
濟南某私募基金投資經理魯慶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排隊企業撤回IPO申請的較多,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場環境變化、監管政策收緊、公司自身問題等,“不排除部分企業未來重新啟動IPO的可能”。
京陽科技2022年凈利超3億元
招股書申報稿顯示,京陽科技成立于2014年10月16日,注冊資本38000萬元。公司位于濱州市陽信縣經濟開發區,主要從事針狀焦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核心產品包括鋰電池負極材料用針狀焦(簡稱“負極焦”)和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用針狀焦(包含本體用和接頭用,簡稱“電極焦”)等,是高能量密度鋰電池負極材料和優質石墨電極的重要原材料,下游應用領域主要包括鋰電池負極材料和超高功率石墨電極兩大行業,終端應用領域主要系新能源汽車、3C消費電子、儲能、電弧爐煉鋼等。
近幾年,海外針狀焦產能基本平穩、增長有限,國內針狀焦產能受益于電弧爐煉鋼用石墨電極和鋰電池負極等下游行業的發展而呈現迅速增長的趨勢。同時,國內針狀焦的生產技術隨著研發投入的增加而穩步提升。
京陽科技是國內針狀焦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2020年至2022年的針狀焦產量分別為10.20萬噸、13.48萬噸和12.84萬噸,在國內油系針狀焦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31.28%、16.81%和15.02%,已與負極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璞泰來(603659.SH)、貝特瑞(835185.BJ)、中科電氣(300035.SZ)、凱金新能源,以及石墨電極領域的方大炭素(600516.SH)、易成新能(300080.SZ)、吉林炭素等實現了長期穩定的良好合作關系。
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到2022年,京陽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92791.30萬元、145836.09萬元、179316.69萬元,凈利潤分別為3797.32萬元、28299.06萬元、30033.82萬元。2020年公司的經營業績相對較低,主要是在疫情因素、下游石墨電極行業針狀焦庫存較高等因素的影響之下,針狀焦價格一度跌至歷史低點,進而影響到了公司當年的盈利規模。
據介紹,京陽科技實際控制人為王愛平和王振父子。王愛平擔任公司董事長,直接持有15432.14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為40.61%;王振系王愛平之子,擔任公司副董事長、常務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通過陽信京創間接控制京陽科技377.23萬股股份,控制的股份比例為0.99%。
根據原計劃,京陽科技擬發行不低于4222.30萬股,且不超過9500.00萬股,擬募集資金12億元,全部用于“10萬噸/年新能源鋰電池材料前驅體項目”。在京陽科技看來,鋰電池負極材料行業將受益于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大力發展和消費電池市場的穩步增長,并且負極材料廠商大幅擴建產能,公司的針狀焦產品是鋰電池負極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將受益于國內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交易所披露的問詢回復中,京陽科技被問詢的問題包括主要客戶、代持股東、收入及毛利率、存貨、現金及個人卡支付薪酬等11個問題。
“公司的業績出現了下滑,另外現在發行節奏收緊,公司的募投項目也已經建設完成。”京陽科技證券部人士3月25日向經濟導報記者解釋撤回IPO申請的原因時表示,公司未來仍有上市的計劃,但具體的時間不好說,要等到公司業績回暖,也需要再重新規劃新的募投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