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布局,下一步山東經濟發展的增量,始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經濟導報記者采訪發現,隨著山東縣域工廠車間的流水線向綠色、高端、智能化邁進,山東工業新質生產力正在蓬勃發展。
壽光半導體新材彌補國內技術空白
濰坊壽光不僅有蔬菜大棚,作為全省首批質量強縣之一,一批高新、高智、高支撐性項目相繼落地生根。去年,壽光入選全國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
壽光稻田鎮,英凌半導體新材料(濰坊)有限公司生產線上,針對硅基、碳化硅基、光伏市場的石英制品在這里進行加工生產。英凌半導體新材料(濰坊)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新介紹,合作的客戶有廣州芯粵能、華瑞微、捷捷電子,“2024年預計銷售額遞增40%。”
石英制品作為承載芯片的容器,是芯片制造中不可代替的關鍵材料。之前,12英寸石英制品的加工燃度、加工精度等多項關鍵技術被國外壟斷,導致部分相關產品滿足不了國內需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英凌半導體新材料(濰坊)有限公司每年投入超5000萬元,對擴散設備的多個關鍵環節進行自主創新,研制的硅基12英寸立式爐技術彌補了國內相關技術空白,被廣泛應用于LED控制、新能源汽車等領域,與比亞迪半導體、華為海思、海康威視等各大廠商達成了合作協議。

▲英凌半導體晶圓工藝制程關鍵設備及關鍵配件項目一角
即墨英派斯產業園實現智造數改
即墨英派斯體育產業園項目車間,一臺臺自動化加工設備高速運轉,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在生產線上忙碌著。“通過分批次規劃核實,項目投產時間比常規流程提前近一年。”青島英派斯體育產業園項目負責人邵月勇說。
英派斯體育產業園項目計劃總投資25.6億元,總占地面積387畝。其中,一期占地242畝,計劃總投資17.6億元,將建設研發設計中心、展示中心、健身器材生產車間、物流倉儲中心及配套設施;二期將建設家用健身器材智慧化生產車間、辦公大樓、職工宿舍以及配套設施。整個項目建成后,將打造集新材料研發、生產、培訓、會展、物流、實驗檢測、運動體驗于一體的體育產業園區和產學研示范基地。項目預計于3月31日建成,將成為驅動傳統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變的重要標志。
不少消費者對于英派斯的印象,還停留在20世紀90年代初。彼時,英派斯為國內外知名健身器材企業代工,后來從代工到成立自主品牌,在國內建立了以經銷和直營相結合的銷售網絡。去年,英派斯實現了營業收入和利潤的雙增長,相繼上市了樓梯機、室外親子路徑等產品,以豐富的產品組合支撐了市場競爭力。

▲英派斯健身中心青島海信國際中心館一角
今年1月,英派斯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獲立項。根據這一立項,英派斯將研制主動健康可穿戴設備、智能健身器材和體育設置智能設備數據交換中間件。依托數字經濟的發展和制造業的升級,英派斯將推進數字化產品方案規劃設計,完善智能軟硬件方案。
臨淄再造傳統產業新優勢
臨淄區是淄博經濟的領跑者,該區一批傳統工業企業實施智能化技術化改造,再造傳統產業的新優勢。
山東美陵集團是一家有66年歷史的老企業,走進其汽車半軸機加工車間,一臺臺數控機床與一支支機械手臂高效協同,顛覆了人們對于傳統制造業的認知。
山東美陵集團黨委書記、總裁趙克強介紹,近年來,企業以數字賦能,積極推動企業智能化升級改造。以美陵集團新上的重卡半軸自動生產線為例,針對這條生產線的不足,企業不斷進行改進。最近,開始加裝自動在線檢測,山東美陵汽車零部件分公司副總經理徐立志說:“以減少工人進線里面檢測停機的時間,預計改裝后效率能提高10%-15%。”
據悉,汽車半軸產品是山東美陵集團的汽車零部件主打產品,整條生產線有23道工序,傳統制造需要100多名工人,而現在只需要十幾名,平均節省人工70%以上,提高生產效率20%以上,產品不良品率至少降低40%。
濰坊濱海區推動數實融合
2023年,濰坊濱海區多項指標居濰坊前列,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首次突破了1100億元。濱海區聚力做強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突出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萊德管閥、崇舜新材料2家企業獲批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潤豐股份等6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新認定數量居全市首位;華辰生物、加華化工、冀凱科技等30家企業獲評創新型中小企業稱號。
華辰生物是全球維生素B5市場僅6家生產企業之一,是維生素B5全球第三大供應商,在細分行業具備明顯優勢。公司生產區域內,偶爾有幾名檢修工人忙碌其中。山東華辰生物化學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張瑗介紹,公司正逐步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

▲華辰生物生產廠區一角
據張瑗介紹,華辰生物25個主工藝生產車間由貫通集團的“連續流反應器”鏈接起來,車間內設置1700多個監測點,技術人員通過電腦屏盡覽車間全況,捕捉生產過程中的細微變化,從而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安全指數。
以產品干燥為例,采用連續式噴霧干燥系統,實現了干燥流程自動化生產,收益效率較原來提高了5%,用工成本減少了40%。
利用數字技術對原來的生產鏈條進行全方位改造,推動華辰生物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這是山東縣域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個縮影。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經濟大省面臨的新挑戰。山東將重點強化“三個創新、一個轉型”,即強化科技創新,強化產業創新,強化體制創新,強化綠色轉型。
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工業處獲悉,截至2023年底,山東累計建成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7個、位居全國第一,培育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25個,構建形成了“產業+配套、平臺+生態、技術+賦能”的集群發展模式,32個省級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總規模超過2.8萬億元,其中千億級集群達到10個,帶動上下游配套及關聯企業超過2萬家。
山東堅持緊盯前沿、超前謀劃,聚焦空天信息、量子科技、虛擬現實、氫能儲能等重點領域,集中培育15個未來產業集群,力爭在更多領域開辟新賽道、培塑新優勢。目前,全省新興產業發展的增勢穩、活力強、后勁足,2023年全省高技術產業產值占比超過50%,產業數字化水平、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指數均居全國前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