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屆“世界水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舉行“堅持以水定城,創建節水典范城市示范區”新聞發布會。經濟導報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起步區將利用藍綠空間,結合匯水范圍和用地布局,靈活確定8處蓄滯空間。

濟南起步區建設管理部部長鄭兆宇表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生態保護是前提,水是關鍵所在。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唯一支持設立的實體性新區,起步區在節水方面的工作開展情況,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當前,起步區全面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統籌發展需求和安全保障,著力建設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減洪災等重大項目,全力推進該區節水典范城市建設,助力起步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鄭兆宇介紹,起步區將利用生態公園作為汛期蓄滯空間,預留生態廊道作為極端洪水行泄通道;利用藍綠空間,結合匯水范圍和用地布局,靈活確定8處蓄滯空間,并與土地相結合建設城市公園型、郊野濕地公園型、農田共生型3種類型;還將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建立起步區豎向動態管理平臺,提高方案的落實性,將防洪排澇水力模型、豎向平臺納入起步區數字智慧城市平臺。
下一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將抓實項目前期工作,堅持“項目為王”,梳理研究相關規劃和政策,結合起步區各組團開發建設進程發展需求開展項目謀劃工作;謀劃區域內支流及連通水系,全面提升防洪排澇能力;加強區域協同,推進大寺河下游、青寧溝下游建設,實現上下游同步治理,保障片區排水通暢;構建“潤旸、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河湖水環境,將黃河、徒駭河作為美麗幸福河湖示范的樣板創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