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舉行“堅持以水定城,創建節水典范城市示范區”新聞發布會,圍繞《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現代水網建設規劃》《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節水型城市專項規劃》《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防洪排澇專項規劃》起草背景、總體情況和主要亮點進行介紹。經濟導報記者從會上獲悉,起步區將科學謀篇布局,構建互聯互通的現代水網基底。
堅持規劃先行。起步區堅持規劃引領、靠前謀劃,緊密銜接“1+4+16+N”規劃體系,積極融入省、市大水網格局。2023年8月,起步區印發實施《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現代水網建設規劃》,并制定了2023—2025年行動計劃,為規劃落地實施創造了條件。
堅持工程筑基。起步區充分吸收國內先進地區經驗,以建立“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現代水網為目標,加快構建“六橫八縱,四庫八芯”的現代水網格局,規劃近期投資229億元,遠期投資287億元。按照“先迫切、后一般,先骨架、后細部,先通暢、后提標”的原則,先后啟動了青寧溝、大寺河等4條骨干河道治理及大橋、崔寨片區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實施太平水庫、鵲山水庫除險加固、大橋水廠等重大水源工程,有序推進崔寨再生水廠、示范區再生水廠等5座再生水廠建設,現代水網日趨成形。
堅持創新驅動。2023年10月,起步區被省水利廳確定為縣級現代水網示范區,作為黃河規劃綱要批復設立的唯一實體性新區,起步區在現代水網建設先試先行方面得天獨厚。通過統籌實施“節水、水源配置、防洪排澇、生態保護、數字水利”五大任務,力求打造“區域水網建設全國樣板區、節水型城市建設全國典范區、泉水直飲建設全國引領區、水美產業、水活經濟重要踐行區”。同時,將水利與生態環保、鄉村振興、交通運輸、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等深度融合,更好發揮“水網+”綜合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