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猛發展的預制菜行業迎來了國家層面的監管規范。3月2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預制菜的定義和范圍,對預制菜原輔料、預加工工藝等進行了嚴格界定。
3月21日晚間,接受記者采訪的資深業內人士均表示,歡迎國家層面對預制菜出臺監管規范,“行業的標準化、規范化,對行業的健康發展是好事”。
記者注意到,《通知》中明確了預制菜的定義和范圍,包括“不添加防腐劑”“符合產品標簽表明的貯存、運輸及銷售條件”,并提到,“各有關部門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督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按照預制菜原輔料、加工工藝、產品范圍、貯藏運輸、食用方式等要求從事預制菜生產經營活動,大力推廣餐飲環節使用預制菜明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通知》還提到,要推進預制菜標準體系建設:一是研究制定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統籌制定嚴謹、統一的覆蓋預制菜生產加工、冷藏冷凍和冷鏈物流等環節的標準,明確規范預制菜食品安全要求;二是研究制定預制菜質量標準。推動研制預制菜術語、產品分類等質量標準,加強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銜接。鼓勵依法制定包括產品質量、檢驗方法與規程等內容的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
在行業人士看來,這將有利于頭部企業發展。“這是好事,倒逼行業升級。短期內小公司(可能)不適應,但(對)有實力的、實現了真正現代化管理的、可以作為標準化食品企業的品牌,機會來了。”湖南省食品行業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陳賽對記者說。
湘佳股份(002982.SZ)董事會秘書何業春也對記者表示,大企業更規范,更多地承擔社會責任,注重品牌建設,《通知》的推出對正規的大企業來說是利好。
對于《通知》中明確的“不添加防腐劑”標準,唐人神(002567.SZ)董秘孫雙勝對記者說,公司預制菜產品已實現了不添加防腐劑,通過速凍的方式保鮮和運輸。
值得一提的是,防腐劑與保鮮問題正是消費者對于食用預制菜的主要隱憂。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消費者對預制菜進校園的主要隱憂中,最為突出的是擔心預制菜添加防腐劑危害身體健康(41.8%),其次才是擔心食材不健康或保質期過長(40.8%)。
當前,國內預制菜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期。《2023年中國預制菜產業發展藍皮書》顯示,2023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5165億元,同比增長23.1%,到2026年有望超過10720億元。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搶搭預制菜這部“快車”。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現存預制菜業務相關企業有6.4萬余家,其中,2023年1—12月,新增注冊相關企業5000余家,同比增長152.9%。
但在終端市場,預制菜產品仍然受到爭議。今年央視3·15晚會上,曝光了個別企業,用未經嚴格處理的糟頭肉制作梅菜扣肉預制菜,引起公眾廣泛關注。記者注意到,近期,在一些食品類上市公司的投資者互動中,就預制菜的食品安全和質量的提問較多。
對此,上市公司則普遍表示嚴格規范運營預制菜業務。如龍大美食回復投資者稱:公司堅持品質至上,打造了以源頭控制、質量體系、產品檢測為核心的全產業鏈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建立健全了包括原料生產、加工、流通的全鏈條質量追溯和安全監管體系。
“此前,一些不法公司的行為,使部分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觀感和評價都不太好,但這是個別企業的問題,不是預制菜行業整體都在這么干的。實際上,如果口味和食品安全都提升的話,它(預制菜)還是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創造很高的價值。目前,國家還是在大力發展預制菜行業,現在這種規范是有助于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一位預制菜行業人士對記者分析說。
記者注意到,《通知》中還提到:統籌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中包括積極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支持地方推進預制菜產業集聚區建設,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提高集約化規模化效應。鼓勵相關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推進預制菜品牌培育,發揮規模企業示范引領作用。支持開展預制菜口味、品質、營養等第三方評價活動,不斷提高消費者對預制菜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來源: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