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3月14日,在山東證監局指導下,山東省期貨業協會聯合上海期貨交易所在濟南成功舉辦“上期大學堂——從業人員強化班”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交割專題培訓。來自轄區期貨經營機構的從業人員、相關產業人員等共計100余人參加了此次培訓活動。此次專題培訓旨在幫助相關產業人員及轄區期貨從業人員更好地了解集運指數(歐線)的發展現狀,加強從業人員服務能力,做好市場培育工作。

協會秘書長在開班致辭中表示,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作為一項重要的金融創新,是我國首個航運期貨品種,首個服務類期貨品種,首個在商品期貨交易所上市的指數類、現金交割的期貨品種,其推出對于我國期貨發展史和航運業發展意義非凡,是服務國家“海運強國”戰略、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集運指數期貨的上市運行,為航運產業鏈企業開展國際海上貨物運輸、應對集裝箱運價波動提供了重要風險管理工具,提升了相關經營主體的抗風險能力。此次活動內容豐富、針對性強,對相關企業上中下游、期貨經營機構相關人員提升對該新品種的認知大有裨益。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國際航運研究所副所長就“集裝箱班輪運輸發展特點及運價主要影響因素”進行主題分享,介紹了集裝箱班輪的市場特點、出口貿易及運費支付方式,分析了運價影響因素,通過具體案例對集裝箱運輸市場進行了趨勢分析。

上海期貨交易所期貨衍生品部有關人員就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品種上市以來的交易情況、相關業務規則、現金交割模式等做了介紹,并梳理了“紅海事件”關鍵點,講解了交易所風險應對方面開展的主要工作及采取的相關措施,重點強調交易所就相關實際控制關系賬戶進行全面排查,加強對異常交易行為的監管。
海通期貨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咨詢部航運組負責人就“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在航運產業中的應用解析”做主題分享,分析了海運費高彈性、季節性特征,以及中國外貿企業貨物出口運輸流程和風險點,并通過具體案例講解了市場主體參與集運指數期貨的應用場景。
下一步,協會將繼續在山東證監局指導下,緊密聯系期貨交易所,舉辦形式多樣的培訓、交流座談等活動,引導和助力產業企業合理有效利用期貨等衍生品工具進行風險管理,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提升山東轄區從業人員專業素養和能力,更好地發揮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