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3月15日,胡潤研究院與中國國際(佛山)預制菜產業大會組委會聯合發布《2024第二屆中國國際(佛山)預制菜產業大會·胡潤中國預制菜生產企業百強暨大單品冠軍榜》,榜單列出了預制菜領域最具實力的中國百強企業。
胡潤研究院發給經濟導報記者的榜單顯示,山東有9家企業上榜,其中,臨沂的金鑼、青島的利和味道、諸城的得利斯和惠發食品,位居50強之列;煙臺的仙壇股份、萊陽的龍大美食和春雪食品、榮成的好當家、聊城的鳳祥食品,位列100強。
其中,青島的利和味道、煙臺的仙壇股份為新上榜企業。
企業信息顯示,利和味道創立于2010年,從天然香辛料起步,是一家以產品為中心的產業鏈級別食品科技公司,也是國內領先的集超大型超臨界萃取設備研發、制造、中餐標準化全產業鏈發展的綜合性高新技術企業。
根據仙壇股份官網信息,該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2015年2月16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公司注冊資本8.6億元,總資產70億元,職工10000人,年加工冷凍分割和冰鮮系列雞肉產品51萬噸、預制菜品2萬噸。
胡潤研究院表示,該“百強”榜單的評選分四個維度:企業價值、2023全年企業在預制菜領域的投入與舉措、企業預制菜業務在總體營收中的占比、企業重點預制菜產品在預制菜細分領域的市場份額。
從整個榜單看,安井食品位列第一,百勝中國、雙匯、絕味食品、味知香位列前五。
“預制菜興起的底層商業邏輯是什么?”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說,“我認為,主要還是餐飲行業對規模化的追求。服務屬性是餐飲業的價值所在,但如果想要擴張,想要做100家店、1000家店,服務就會制約發展,一方面是因為它的邊際成本降不下去,另一方面是因為維持統一的品質很難。這時候,怎么辦?答案就是工業化。‘預制菜’只是大眾表述,在行業內,它被稱為中央廚房化和工廠化。”
“預制菜快速發展的底層技術基礎是什么?我認為有兩個,一個是食品工業的自動化進程,比如洗菜、切菜的流水線高度成熟;另一個是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急凍技術能夠充分保鮮食材,發達高效的物流體系也擴大了配送范圍。”胡潤說。
他還提到,“在我們榜單上,食品加工類企業是主要參與者,占一半以上,這些企業的產業基礎有利于做品類的拓展甚至轉型,代表企業如安井食品、雙匯、千味央廚;餐飲類企業占比接近四分之一,供應鏈端的優勢使其在預制菜領域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企業如百勝中國、絕味食品、眉州東坡;農林牧漁類企業占17%,這些企業有上游的原材料優勢,代表企業如福成五豐、國聯水產、新希望;零售企業占4%,主要是面向C端消費者,代表企業如叮咚買菜、鍋圈食匯、盒馬鮮生。”
“廣東、上海、湖南是上榜企業最多的三個地區,都有超過10家企業上榜。有趣的是,三地呈現出了各自的優勢領域。”胡潤說,“比如,廣東上榜企業有一半主營農林牧漁,例如國聯水產、溫氏、何氏水產等,因此廣東預制菜的主要領域以即配為主;上海的上榜企業中,零售類企業是特色,全部四個零售類上榜企業中,有三個在上海;湖南則以食品加工企業為主,如聰廚、佳宴食品、湘佳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