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開年以來,鋰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3月14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每噸11.3萬元,不到2023年高位每噸60萬元的五分之一。受其影響,在報廢動力電池再生利用領域,今年我國已有1400余家相關企業注銷或吊銷。
不過在山東,相關企業錨定應用端,不僅避免了鋰價格波動帶來的沖擊,還將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業務做到了省外。其中,山東綠能環宇低碳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綠能環宇”)還逆市開拓電池再生利用業務,實現鋰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山東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指出,報廢動力電池再生利用是整個鋰電產業的“靜脈”,相關企業應該著眼于技術創新、疏通這條“靜脈”。“產業有需求,利潤自然少不了。”他表示。
有著廣闊的前景
前幾天,甘肅省平涼市開張了一家名為“騎士之家”的驛站。在這里,快遞小哥不僅可以歇歇腳、喝喝水,最主要的是能享受換電服務:只需1分鐘,電瓶車就能換上滿格蓄電池,小哥們再也不用擔心沒電送快遞送外賣了。

▲(騎士之家平涼站用來換電的蓄電池,是山東企業生產的梯次鋰電池。 受訪者 供圖)
這家驛站是綠能環宇運營的。據公司負責人劉曉軍介紹,此處用來換電的蓄電池,正是由梯次鋰電池制成。
所謂“梯次鋰電池”,指的是汽車動力電池退役后,其中衰減并不嚴重的,可以用于雙輪電動車、儲能等領域,這被稱為梯次利用;至于衰減過于嚴重的,則進入再生利用程序,破碎拆解并回收其中的貴重金屬。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到了1620萬輛,故未來廢舊動力電池無論是梯次利用還是再生利用,都有著廣闊的前景。
2023年,電池級碳酸鋰曾沖至每噸60萬元的高位。由于當時中國鋰電行業“滿世界找鋰”,所以很多企業紛紛“入局”,希望通過廢舊動力電池再生利用技術,再生出鎳、鈷、錳,尤其是鋰鹽等貴金屬原料。
資料顯示,動力電池通過再生利用的生產碳酸鋰的成本線,大約在每噸10萬元左右。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僅僅半年時間,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就迅速從高位降至成本線附近,這讓大量新入局的企業措手不及。
作為行業專家,周勇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鋰消費國,鋰是我國能源戰略發展的核心元素,對外依存度又高,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與鋰相關產業都會被價格波動影響。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4年截至目前,我國已有超過1400家動力電池回收相關企業被注銷或吊銷。所以周勇也提醒,相關領域的企業應該做好準備,以應對鋰價格波動帶來的沖擊。
面向需求端
如上所述,“騎士之家”用以換電的蓄電池,是梯次鋰電池制成的。
經濟導報記者發現,山東的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多集中在梯次利用領域:包括綠能環宇在內,山東一共5家企業上了工信部的“白名單”,且都是梯次利用企業。
而在去年5月份的采訪中,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方面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當時該公司已在山東的3.1萬個基站進行了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此外,該公司的棗莊市分公司,還充分利用動力電池輕薄的特性,開發出了不少諸如移動電源、電瓶車、節能燈等產品,試推廣后市場反響不錯。
據劉曉軍介紹,綠能環宇不僅生產出適用于95%以上電瓶車型號的蓄電池,還在蓄電池上加載了BMS電池效率管理系統及自主安全防御機制,再加上大數據監管平臺,“當地的外賣、快遞公司主動跟我們合作,直接調用后臺數據,用于優化配送。”他表示。
劉曉軍認為,鋰價格下降對綠能環宇的沖擊不大。“鋰價主要影響電芯,而動力電池還有BMS限速保護板、環氧板等零部件,再加上我們回收的電池要求可追溯、要保證一致性,所以原料采購成本與出廠成品的價格都沒有太大波動。”劉曉軍說。
除了平涼的項目,今年綠能環宇還繼續大力推進“騎士之家”,計劃增加完成30個城市的布局;此外,公司涉足移動儲能電源生產與銷售,其生產的移動儲能電源遠銷歐洲市場;最近,還提出“智慧農村+智慧農業=綠色低碳微循環”項目,把農機電動化、換電模式、農村儲能、多場景應用結合起來。
顯然,這些業務都是面向需求端,甚少與動力電池再生利用相關聯。
周勇也認為,鋰價波動對面向應用端的梯次利用企業的沖擊并不大。“反倒是隨著鋰價格下降、部分企業出局、產業集中度提升,這種趨勢有利于我們這種‘白名單’企業的發展。”劉曉軍補充說。
疏通產業“靜脈”
綠能環宇是山東第一家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白名單”企業。值得注意的是,在受鋰價下跌沖擊、眾多再生利用企業出局的當下,綠能環宇卻積極“入局”。
“公司電池破碎工廠已動工,目前已經確定3000噸極片破碎線2條,1萬噸電池破碎線1條,項目預計6月份完工,屆時我們將積極申報再生利用‘白名單’,并進軍新能源汽車后市場領域,進行鋰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有限資源,創造無限循環。”劉曉軍表示。
劉曉軍認為,無論鋰價是高是低,市場上的退役動力電池總是越來越多的,這就決定了越來越多的報廢電池需要再生利用。“況且再生利用也有一定的技術門檻,這個環節也有附加值,既然市場有需求,就一定會有利潤。”他表示。
“再生利用屬于‘靜脈產業’,只有‘靜脈’打通了,廢舊電池才會變廢為寶,所以再生利用既是不可或缺的,也是產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周勇說,“現在電動汽車出口歐洲,對方就要求你配上一整套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方案;等到汽車報廢,動力電池可能還要運回國內處理。這樣,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是不是多了很多市場需求?”
此外,經濟導報記者還了解到,山東已經有企業布局了鈉離子電池技術:去年底,鈉離子電池行業領軍企業中科海鈉的“兩輪電動車鈉離子電池共享換電項目”,便落地德州慶云。當地知情人士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與鋰電相比,鈉離子電池原材料獲取方便,成本更低,在更大溫差內有更好的容量保持率,更適合我國北方使用。鈉離子電池是鋰電的重要補充,未來有望分攤鋰價格波動給產業帶來的沖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