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銀行存款利率新一輪下調,可以鎖定長期3%復利的儲蓄型保險成為不少投資者的首選。
經濟導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銀行的客戶經理大力推薦儲蓄型保險產品,并表示相比三年的定期存款產品,保本保收益的五年期儲蓄型保險產品性價比更高。
受訪的業內人士指出,儲蓄型保險產品受追捧,表示投資者更傾向于安全性比較高、收益率相對較高的投資品種。“不過,不少投資者理財配置并不合理,喜歡盲目跟風。而跟風投資很容易造成損失,投資者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多元化投資來降低風險。”濟南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高級資產規劃師楊一楠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儲蓄型保險成熱點
“短期放銀行,長期放保險。”濟南市民詹先生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年底有筆大額存單到期本打算續存,看到利率都已經降到3%以下,最后在客戶經理的推薦下,選擇了具有理財屬性的保險增額終身壽險,早點鎖住3%的復利。”
詹先生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他所購買的保險產品是交三年,每年5萬元,現金價值在第八年回本,長期復利逼近3.5%,現金價值差不多20年翻倍。
“最近一段時間保險產品賣得不錯,一天能賣十幾萬元。”3月1日,談到當下銀行客戶經理賣保險的情況,濟南一家商業銀行的理財經理張萍坦言,在低利率環境下,儲戶對保險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以前給客戶推薦保險產品,多數客戶都不喜歡。現在給客戶推薦保險產品,已經有人開始購買了。”
“就拿昨天(2月29日)來說,好幾個客戶聽說一款儲蓄類保險產品要下架,著急購買。一天就賣了近50萬元的保險產品。”張萍表示,“那款產品收益率確實高,根據演示的先進價值計算,投保25年預期收益率水平可超過3.5%。”
“現在投資者普遍對基金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不太滿意,想換一種理財方式了。”另外一家銀行的理財經理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如果有一筆中長期的資金,我們都推薦客戶盡早鎖定收益率。我給客戶推薦了儲蓄型保險產品,購買率比較高。”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上述理財經理推薦的保險類產品為終身壽險。
濟南一家保險公司的業務經理趙兵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終身壽險分為定額終身壽險和增額終身壽險兩種。其中,定額終身壽險的保額是固定的;而增額終身壽險保額不斷增長,期滿后保額依然可以持續遞增,具有穩健的增值性,可以用來儲備養老金、子女教育金。
“增額終身壽險最大的優勢是可提前鎖定收益,它的預定利率和現金價值都寫進合同,即使未來市場利率繼續下行,目前已購買的增額終身壽險預定利率不會變,還是按照3%的年利率執行。”趙兵表示,“目前增額終身壽險預定利率是3%,可以選擇3年、5年或者10年繳費。如果選擇5年繳費,從第6年開始按照3%的預定利率進行復利增值。”
“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儲蓄型保險火爆,反映出投資者仍喜歡低風險高收益產品,而保險契合了這部分群體的需求。”楊一楠分析道。
國泰君安提出,從需求側看,當前銀行利率持續下調背景下,居民的保險儲蓄需求持續旺盛,預計個險新單實現較快增長。
投資應多元化
在趙兵看來,增額終身壽險適合有長期儲蓄規劃的投資者。比如,想提早給自己做養老規劃、給子女做教育規劃等。對于短期內有大額支出的人群,并不建議選擇購買該類產品。
增額終身壽險并非穩賺不賠,如果投保人中途退保,只能領取保單的現金價值,損失較大。“按照法律規定,消費者中途退保,可退還的是保單的現金價值而非全部保費。而增額終身壽險的現金價值一般在前5年低于累計繳納保費,之后才可能逐漸超過累計繳納保費。”楊一楠說。
“確實如此,增額終身壽險不同于存款。”趙兵表示,“前者有封閉期,如果剛買幾年就取出,必然要虧錢。若在投保后第一年退保,最高可能會損失60%以上的保費,前期退保損失較大。”
在楊一楠看來,不少投資者理財意識雖強但能力不足,且喜歡跟風購買。“今天看有人買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高就跟著買理財產品,明天看別人的基金收益更高就把理財產品賣掉買基金,后天看黃金市場收益更高就又跟風換。操作下來,非但無法做到資產的升值,甚至會損失本金。”
楊一楠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去年底他們曾經做過一個測算,如果從2011年到2023年,每年在固定的時間節點購入100克黃金,那么綜合測算確實能起到保值的作用。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楊一楠測算的時間節點為每年的3月份,當月買入100克黃金。“測算的結果是13年共投資1300克黃金,每年的投資額從2萬元到4.2萬元不等,投資總金額在40萬元左右,按照現在掛牌金價480元/克計算,13年間的收益為22.4萬元。”楊一楠說道。
對投資者來說,應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流動性需求、投資理財水平進行配置,將資金合理分布在不同流動性和風險的產品里,多元化配置資產,包括股票、基金、黃金等。同時,可考慮配置一些增額終身壽等保險產品,以鎖定長期穩定收益。
楊一楠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如果投資者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可以參考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
“20%投資現金類理財產品,可以隨時支取應急使用;30%投資債權類產品,低風險;40%配置股票、基金以及黃金產品,用于追求增值;剩余的10%可以配置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楊一楠表示,“這只是一個簡單的配置方法,對于投資者而言,可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和期限,將資金分散投資于不同資產類別,如基金、理財、存款等,以降低投資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