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正加快落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消息顯示,截至2月28日,全國31個省份276個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共提出房地產項目約6000個,商業銀行快速進行項目篩選,審批通過貸款超2000億元。
就在今年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部署會議,明確各地針對具體項目,研究提出可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名單。
此后各地迅速落實推進。山東也加快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推動房地產開發企業和金融機構精準對接。
據悉目前,山東省16市均已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濟南、青島、煙臺、日照、濟寧、東營、聊城7市已推送首批項目名單,涉及項目448個,融資需求917.04億元,其中,青島、煙臺、日照、聊城4市融資已落地,合計15.632億元。淄博、棗莊等9市已形成第一批“白名單”項目819個,融資需求909.57億元,已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系統內報送80億元,獲授信26.04億元,審批落地8.44億元。
地方政府通過發揮牽頭協調作用,研判當地的房地產市場形勢和房地產融資需求,篩選出房地產項目“白名單”,讓銀行更有目標性地放貸,更放心地與這些企業接洽。而在“白名單”機制下,無疑也提高了銀行的效率,減少了審查流程,使得銀行能夠更加精準地對接房地產項目,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提供融資支持。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金融監管總局還于2月29日聯合召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工作視頻調度會議,強調各城市要乘勢而上,擴大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成效。按照協調機制“應建盡建”原則,3月15日前,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建立融資協調機制,既要高質量完成“白名單”推送,又要高效率協調解決項目的難點問題。
可以看出,上述會議,進一步督促各地落實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各地政府的牽頭協調作用,滿足不同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這些措施也體現了國家對房地產行業融資的重視,采取進一步措施破解房地產融資難題,從而助力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