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見習記者 李淑楠
2月28日晚間,華熙生物(688363.SH)發布的2023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營收和凈利雙降,其中,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約四成。除業績大降以外,華熙生物的股價也一跌再跌,
2月28日晚間,華熙生物(688363.SH)發布的2023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營收和凈利雙降,其中,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約四成。除業績大降以外,華熙生物的股價也一跌再跌,2023年至今股價下跌超50%,市值一度縮水近400億元。
曾經的“玻尿酸第一股”為何“跌落神壇”?被稱為“玻尿酸女王”的趙燕,又將如何帶領華熙生物扭轉頹勢,如何講好“新故事”,頗為引人關注。
凈利下降約四成
業績快報顯示,華熙生物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60.81億元,同比下滑4.37%;歸母凈利潤約5.87億元,同比下降39.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凈利潤4.87億元,同比下降42.85%;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8.26%,大幅下降7.49個百分點。
華熙生物透露,報告期內,公司原料業務仍實現穩步增長,醫療終端業務保持高速增長,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出現階段性下降,而功能性護膚品占公司營業總收入比重最大,因此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
“公司業績下滑,主要系公司營業總收入和綜合毛利率下降,以及前期投入較大導致折舊攤銷等費用增加所致。”華熙生物3月1日在回復經濟導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出現階段性下滑,系公司有意識地主動放慢發展速度,對品牌進行全面梳理,深度審視業務健康,并進一步培育和提升關鍵能力。
華熙生物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公司繼續推進“四輪驅動”業務布局,主動擺脫過去成功的路徑依賴,繼續推動管理變革的全面升級與落地。管理變革是公司推動戰略升級、實現業務長期穩健增長的必然動作,但是受各業務競爭環境、發展階段及發展模式差異的影響,對各業務短期呈現不同影響。
從華熙生物以往財務報告來看,公司2020年-2022年營業總收入分別為26.33億元、49.48億元、63.5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63%、87.93%、28.53%;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46億元、7.82億元、9.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29%、21.13%、24.11%。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2023年是華熙生物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營收和凈利同比下滑的局面,且下滑幅度逐季擴大。三季報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華熙生物營收為42.21億元,同比下滑2.29%,歸母凈利潤5.14億元,同比下滑24.07%;業績快報顯示,華熙生物全年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下滑4.37%和39.50%。
值得注意的是,華熙生物2023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18.6億元,但歸母凈利潤僅為0.73億元,這意味著華熙生物在收入比三季度增長60%的情況下,凈利反而減少了近20%。
從股價看,華熙生物上市后乘著玻尿酸的風口,2021年7月最高漲至314.99元/股,市值超1400億元,隨后便一路下滑。2023年初,華熙生物的股價為136元,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里,其股價繼續下行,今年2月5日一度跌至50.22元/股,創出上市以來新低。截至2月29日收盤,華熙生物股價報63.93元/股,總市值降至308億元。
護膚品業務營收全線下滑
作為以玻尿酸發家的龍頭企業,目前,華熙生物的業務主要有原料產品(透明質酸原料)、醫療終端產品(玻尿酸產品等)、功能性護膚品、功能性食品等。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2019年至2022年,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成為華熙生物的主要增長點,其營業收入從6.34億元一路增長至46.07億元,但這一趨勢在2023年出現了扭轉。
2023年上半年,華熙生物的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實現營收19.66億元,同比下降7.56%。其中,四大品牌的銷售全線下滑,潤百顏、夸迪、米蓓爾、肌活分別實現營收6.32億元、5.43億元、2.17億元、3.41億元,同比分別下滑2.04%、10.1%、16.81%、29.62%。雖然公司2023年三季報沒有公布具體業務板塊數據,但根據申萬宏源研究所測算,預計功能性護膚品在第三季度營收下降30%,四大品牌預計下降幅度在20%—40%。
“受消費市場疲軟、消費意愿保守、流量紅利趨緩、流量成本趨高等客觀因素影響,進入戰略調整階段的主打品牌,正在經歷向國民品牌邁進的發展陣痛期。”華熙生物在回復經濟導報記者時表示,公司將對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板塊進行持續優化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功能性護膚品業績飛升的年份里,華熙生物的銷售費用也在一路“狂飆”。
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華熙生物銷售費用均不超過3億元。2020年、2021年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0.99億元、24.36億元,同比增速均超100%。2022年,其銷售費用達到了30.49億元,同比增長25.17%。其中線上推廣費用17.22億元,占銷售費用的56.48%,遠超同行業平均水平。2023年前三季度,華熙生物研發費用為2.77億元,銷售費用為19.42億元,其銷售費用約是研發費用的7倍。
“新故事”難講
其實,華熙生物近幾年一直在尋找新的增長引擎,但效果不盡人意。
據了解,華熙生物早在2015年就開始布局肉毒素,與韓國肉毒素企業Medytox簽署了合資協議,成立合資公司華熙美得妥,進行該肉毒素在中國內地的獨家開發、拓展及銷售工作。然而,2020年,Medytox因材料造假等違法行為爆雷,華熙生物只能選擇與其終止合作。2023年9月,華熙生物發布公告表示,與Medytox的合資協議將被終止,“肉毒素布局”計劃落空。
在肉毒素計劃擱淺之后,華熙生物將目光移向重組膠原蛋白市場。2022年4月,華熙生物收購了北京益而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1%的股權,正式進軍膠原蛋白產業。2022年8月底,又發布膠原蛋白原料產品,包括動物源膠原蛋白、重組人源膠原蛋白、水解膠原蛋白(肽)等。
在功能性食品方面,2021年,華熙生物推出新產品——水肌泉玻尿酸飲用水。2022年,“水肌泉”推出新品類“玻尿酸蘇打氣泡水”,“休想角落”推出全2.0“夜帽子熬夜精華飲”系列等5款產品。但是,功能性食品在2023年上半年僅實現營收0.33億元,占總營收的1.12%。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此前玻尿酸飲用水被質疑時,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曾回應稱:“口服含透明質酸的食物,可以有效補充人體內透明質酸含量,從而改善人體皮膚水分、潤滑關節、修復胃腸粘膜。”
但在今年2月,上海市消保委就連發四問,質疑據說能“吃出水光肌”的玻尿酸食品,這對于華熙生物打擊頗大。
2023年半年報中,華熙生物將自己定義為一家“以合成生物科技創新驅動的生物科技公司”,顯示合成生物正成為其關注重點。
華熙生物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公司自2018年開始布局合成生物賽道,2021年“山東省生物活性物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獲得山東省科技廳認定,2022年華熙生物“合成生物技術國際創新產業基地”落戶北京大興并投入使用,2023年上市了GABA、重組人源膠原蛋白等多款生物活性物質原料。
“未來華熙生物將繼續加大在合成生物領域的投入和研發力度,推動合成生物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創新的產品和服務。”華熙生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