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春光開好局,乘勢而上勇爭先。山東能源兗礦能源華聚能源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精神狀態,圍繞“一平臺、四基地”新能源產業發展目標布局,堅持以現有產業基礎和新增投資帶動新能源資源獲取、建設和發展的新要求和新目標,拉滿弓、繃滿弦、錨定目標、全線發力,打響2024年奮力決戰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發令槍,吹響新年要干出新氣象、展現新作為、實現新業績的沖鋒號,動員公司上下全面堅決扛起“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使命,跑出轉型發展加速度,著力堅持“新能源增量擴張”和“傳統能源存量升級”同向發力,統籌構筑“快腳步、高質量”對外開發和“全方位、全過程”安全管理,以“四個要效益”開啟“四新”工作新模式,團結公司上下全體員工,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確保全年任務順利完成。
構建產業轉型發展“新格局”
謀發展時不我待,重實干只爭朝夕。該公司按照兗礦能源“山東區域穩妥快速推進、陜蒙區域積極融合推進、蒙東及東北區域產業協同推進、新疆區域全面跟隨推進、其他區域擇優推進”的思路,著力推進新能源差異化、區域化發展,做強做優“五大主導產業”之一的新能源產業。加快省內外大項目落地轉化。本部地區持續跟進智慧制造園區、鄒城沉陷區和水上光伏等6個重點項目,西部地區借助榆林、鄂爾多斯作為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等利好契機,拼搶大指標獲取、大項目落地,重點推進榮信化工、未來能源、新疆能化、錦聯鋁材等列入兩級集團重點工作的項目,高端對接、協同推進,努力獲取一批、緊盯一批、儲備一批。夯實壯大新能源效益支點。“短平快” 推進在建項目,抓好施工過程管控,堅決杜絕前拖后趕、延誤工期,建設運營部制定項目進度目標責任書,嚴格考核,確保早投產早見效。統一電價標準,全額消納電量,將項目建設成為“即投產、即穩定、即盈利”的效益工程,爭取新能源創效突破千萬。高度重視項目風險防控。按照“技術成熟、政策支持、經濟合理、條件具備”的原則,建立嚴密的論證分析決策機制,嚴格執行技術、財務、法務、風險“聯審聯簽”制度,預判可能存在的風險點,對于收益率不符合要求、風險不可控的項目堅決放棄,所有風險預控措施必須落實到合同協議的具體條款,維護公司合法權益。
搭建運營“新模式”
該公司落實兩級能源集團工作會議精益管理理念,深化“六精六提”融合管理總體思路,全方位向內挖潛,提高公司效益。積極推行產銷聯動、以銷定產、以價優先、量價協同的“發售一體化”模式。學習貫徹“智慧營銷”模式,建立價格委員會、電廠、售電公司“三位一體”電力營銷體系,深入解讀最新電價政策,實行電價電量統一平衡、統一調度,實現發售側統一管理,促進整體效益最大化。加快從“計劃 調度發電”向“市場化電力交易”轉變,提升市場競爭力。實行煤泥統一調配和調節儲配機制。發揮公司煤泥利用中心煤泥“調節儲配”作用,“聚力降本增效”,分解制定煤泥轉儲、烘干、摻燒計劃,確保實現本部礦井煤泥吃干榨凈“零外銷”,做實“兩化融合”相關要求,加強趙樓電廠與萬福煤礦內部協同,降低燃料運輸成本,促進效益最大化。構建更加科學的人才評價管理使用體系。推進“31789”年輕干部培養工程,出臺鼓勵個人取證的相關激勵政策,給年輕人磨礪、壓力、激勵、閱歷的機會,搭建成長平臺。推動人力資源改革與兩級公司同步,強化考核結果的剛性運用,干部末等調整、退出比例達到 5%,免職降職不低于2%。立足內部管理需要和新業態新產業開發,著力打造人才優勢。
培育經營管理“新機制”
重構管理機制,激發經營活力。該公司打破傳統的電力企業營銷對象單一的慣性思維,樹立市場理念,提升服務意識,在市場理念、營銷組織、市場策略和客戶服務水平等方面建章立制、破立并舉。持續深化減碳降耗協同增效。將“碳指標”作為生產要素的“集合體”,發電計劃、燃料摻配、技術改造、流程優化等等都圍繞“減碳降耗”來研究,算好綜合效益賬。系統性編制完善碳排放、碳資產、碳交易等制度體系,提高考核比重和獎懲額度減少碳缺口。拓展“售電+”綜合用能服務業務。探索開展省際間電力營銷、虛擬電廠、低碳園區綜合用能服務,年內拓展綜合用能服務和代理省外用戶,開辟新的盈利空間。拓展節能降耗、碳資產、碳減排業務,做到綠電交易能代盡代,爭取實現綠電交易“零突破”,打造綠色智能型“綜合用能服務商”。全力打造運維服務品牌優勢。發揮電力工程中心項目開發基地作用,內部整合資源,探索“共享用工”新模式;外部開拓項目,合理提升運維價格,制定項目承攬“階梯式”考核辦法,力爭實現營盤壕、轉龍灣煤礦鍋爐運維。統籌抓好資質升級,適應新市場、新業務、新模式的需要。
挖掘科技創新“新潛力”
該公司堅持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圍繞“雙碳”政策,實施多方向的技術革新,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柔性靈活、互動融合、智能高效的新型電力系統,以技術進步帶動產業提質增效。大力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究應用。開展一批前瞻性、帶動性、支撐性強的技術研究項目,力爭在工業廢水低碳環保資源化循環利用、煤化工綠電制氫耦合關鍵技術、火儲聯調、油頁巖綜合利用等領域實現重大科技突破,打造兗礦能源新能源技術策源地。有序開展機組“三改聯動”升級改造。充分論證投資與收益風險,系統考慮技術成熟度、運行效率、經濟性等方面因素,按照“一廠一策、多源協同、系統優化”的方式,有序實施趙樓電廠工業抽汽改造等一批節能增效項目,提升運行效率,逐步解決能耗和碳指標“卡脖子”問題。加快實施礦區電網系統優化。堅持“系統安全才是最大安全”的理念,加快推進礦區線網由“打補丁”向“系統治理”轉變,逐步退運部分低效無效線路和變電站,有序實施變電站無人值守、光伏場站自動化清掃、高精衛星定位系統狀態巡視等,降低職工勞動強度,實現減員保安提效。(楊永 陳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