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2月21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加力塑造高標準營商環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聚力“高效辦成一件事”,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情況。
2023年新登記經營主體216萬戶
“山東將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合力攻堅,實施四大行動,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著力解決好企業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全方位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山東省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省政府新聞發言人孫起生表示。
據介紹,去年以來,山東聚焦企業和群眾期盼,加快推進營商環境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動出臺了一批切實可行、務實管用的政策舉措,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23年底,全省經營主體突破1465萬家,全年新登記經營主體216萬戶,均居全國第二位。
行政效能大幅提升。省政府文件總體運轉時間縮短20%以上,會議時間一般不超過90分鐘,省政府常務會議議題匯報稿一般不超過1500字,一般議題運轉時間由平均4天壓縮到2天。推出“山東通”3.0版,實現省市縣鄉四級公文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互聯互通。省政府領導同志帶頭走訪企業144家,開展政企溝通交流會、走進企業家會客廳活動15次,累計解決企業訴求問題142個。
在全省范圍內開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等“四上”企業大走訪活動,各級干部廣泛參與,實現了走訪全覆蓋。暢通“省長直通車”,開通了企業家直通省長公開號碼(96178),在“愛山東”政務服務平臺設立了“企業家訴求專區”等,多渠道收集企業訴求。建立企業訴求“2115”快速處辦機制(各承辦單位接到企業訴求后2小時到達現場或取得聯系,1個工作日內提出辦理意見,15個工作日內解決問題或服務確認),實行“馬上就辦、限時辦結、及時反饋”。持續健全完善12345熱線制度體系,組建涉企政策專員隊伍,建立“一單直達”機制,加強訴求跟蹤督辦,2023年全省12345熱線共受理訴求4735萬件,按時辦理率和滿意率均處在高位。
梳理編制全省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實施清單和辦事指南,基本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全省“同要素管理、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線上優化升級“愛山東”政務服務平臺功能,打造“7×24小時不打烊”政務服務超市;線下推進現代智慧“政務綜合體”建設,推動線上線下“網廳融合”。企業注銷登記、教育入學、殘疾人服務3個事項被國務院辦公廳列為全國“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集中攻關和創新示范點。推出全省統一的“魯通碼”,身份證、社保卡等高頻電子證照證明在政務服務和社會生活場景中全面應用,減少證明材料3000余萬份。完善以“平臺+大腦+應用”為支撐的數字化體系,全力打造整體高效、全國領先的數字政府。
持續優化服務保障重大項目落地
“重大項目是有效擴投資、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后勁的有力支撐。山東將持續優化服務保障,落實好領導幫包、專班推進機制,推動項目早落地、快見效。同時,認真落實全省高水平開放暨高質量招商引資大會部署要求,著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引進落地一批新項目,不斷積蓄高質量發展后勁。”山東省城鎮化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曉燕表示。
據王曉燕介紹,下一步將全面落實優化營商環境部署要求,深化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行全流程在線審批,強化部門聯動和工作集成,最大限度“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增便利”,提速開工前主要手續辦理,以高質量的審批服務助力重大項目落地。著眼促進經濟加快回升向好、推動先行區建設強勢開局,近年來連續組織全省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為抓項目擴投資營造了良好氛圍。近日,省委、省政府將舉行2024年春季全省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再開工一批重大項目。
完善分級分類推進機制,本著各級建立項目庫、省級統籌調度的原則,每年年初推出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庫。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要求,建立用地、資金、環境、能耗煤耗“四張清單”,先后推出用地指標預支、“兩規”一致性處理、能耗指標收儲交易等一批創新措施,深化金融輔導、金融伙伴機制助力重大項目建設,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策性資金支持,有力保障了重大項目落地。實施動態跟蹤管理,周調度、月通報,“一項目一臺賬”監測分析項目進展情況。2023年,15000個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2.8萬億元、超出年度計劃投資2400億元,拉動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2%,高于全國2.2個百分點,為穩住經濟發展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緊盯重大項目落地見效“最后一公里”,推出年度計劃竣工投產項目清單,堅持“點對點”“一盯一”,全力協調解決企業水電油氣運以及資金籌措等問題,指導企業梳理上下游產業鏈,分行業、分層級、分類別舉辦供需對接,著力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多拿訂單。2023年,全年竣工投產項目3922個、新增產值5383億元。
緊緊圍繞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聚焦五大領域,堅持高點定位、前瞻引領,超前謀劃儲備項目。重點謀劃塊頭大、牽引性強的戰略性工程,謀劃優勢行業延鏈補鏈強鏈、加快搶占新領域新賽道的現代化產業項目,謀劃補齊公共設施短板、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需求升級類項目。新年伊始,即下達了2024年省級重點項目清單,包含項目2000個,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同步抓好市、縣重點項目梯次謀劃儲備,形成了2024年15000個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清單。
“自由”遷移便利企業
企業跨區域經營和遷移是否便利,側面反映出市場環境的質量水平。山東在這方面現狀如何?
“企業跨區域經營和遷移已實現了全省辦理環節四合一、辦理流程一鍵辦、檔案移交簡易辦、檔案管理一體化。目前全省已有7.89萬戶經營主體通過新流程辦理了遷移登記。”山東省市場監管局一級巡視員賈峰表示,下一步,省市場監管局將加強與稅務部門的工作協作,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企業遷移登記與稅務遷移登記同步辦理試點,實現企業稅務登記與企業遷移登記同步自動完成。
據介紹,當前山東統一了全省企業登記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再造了遷移登記流程,將原來的“遷入申請、遷出登記、遷入登記、變更登記”4個環節,整合為遷移變更登記1個環節,只需向遷入地登記機關申請住所變更登記即可完成遷移全過程,極大地提升了企業遷移效率,節約了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省內企業“自由”遷移為助力經營主體跨區域經營、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奠定了基礎,為優化營商環境再添動力。
改革前,企業跨區域進行住所遷移時,需要提交3次申請,多次往返于遷入地和遷出地登記機關,流程多、時間長、成本高、手續繁瑣。為解決這一問題,山東將申請遷入、申請遷出調檔、遷入登記和住所變更登記4個環節合并為1個環節辦理,即企業只需向擬遷入地登記機關提交一次住所變更登記申請,便可完成住所遷移,無需再向登記機關辦理遷移調檔手續。
為解決企業檔案移交手續復雜、時間長、無法網上辦理的問題,全省通過改造優化企業開辦“一窗通”服務平臺和內網審批業務系統,設置“省內遷移”功能模塊,增加企業登記電子檔案線上共享和移交功能。企業直接登錄“一窗通”平臺,點擊“省內遷移”模塊,一鍵提交即可完成相關申請。
山東取消了由申請人線下申請企業登記檔案遷移調檔手續和紙質《準予遷入調檔函》文書,在登記審批業務系統中專門設置了“線上檔案移交信息遷入地與遷出地交互”功能,遷入地登記機關在受理審查遷移變更登記時,即可填寫本單位接收檔案移交相關信息,遷出地登記機關根據收到的調檔信息,通過郵寄方式,即可完成檔案移交。檔案移交時限由3個月壓縮至20日,壓減了67%。檔案管理“一體化”。省市場監管局研發了一體化企業登記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并在全省全面應用,統一規范了全省企業檔案管理,實現了全省企業電子檔案數據集中管理、共享應用。
另外,省市場監管局聚焦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優化營商環境,圍繞經營主體在不同部門涉企業務身份認證難、身份信息更新不及時、反復提交紙質營業執照等問題,積極推動電子營業執照在全省涉企政務服務事項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應用,助力“無證明之省”建設,率先全面推進了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和“二碼合一”改革,方便了經營主體辦事,提高了政務服務效能,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碼合一”改革后,全省所有經營主體實現了“企業碼”在營業執照兩種介質上的統一展示應用,極大地方便了社會公眾對“企業碼”的獲取、查看。截至2024年1月底,電子證照匯集應用已關聯市場監管領域16類電子許可證信息。濟南、青島、臨沂、泰安等地還關聯了行政審批、工程建設等領域共100多類經營許可信息。
紀委專項行動護航優化營商環境
山東省紀委常委胡冰表示,2024年省紀委監委將深入貫徹落實全省高水平開放暨高質量招商引資大會精神,力保政策落實、解決突出問題、推動優化治理,持續深化護航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
據介紹,2023年以來,省紀委監委主動謀劃開展護航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深化巡紀聯動、政紀聯動、督紀聯動,將營商環境納入十二屆省委第三輪巡視,建立聯席聯動、加強協作配合的工作機制,對損害營商環境問題線索大起底,開展“小切口”專項治理,會同省工商聯制定《政商交往負面清單》《清廉民企建設指導清單》,推動政企良性互動常態化。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辦理問題線索3450件次,全省公開通報曝光105起損害營商環境典型問題。
結合省委省政府營商環境創新行動計劃,確定2024年度專項行動監督重點,充分運用“一臺賬、兩清單、雙責任、雙問責”監督機制,督促各級各部門深化大開放、拓展大招商,引導黨員干部奮力進取、積極作為,擂起山東高質量發展的戰鼓。聚焦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緊盯營商環境中的重點問題、重點領域、重點對象,選定涉企獎補資金、涉企行政執法、建設用地審批等領域,開展“小切口”專項監督。將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貫通專項行動,著力發現和糾治不作為亂作為問題,推動干部主動靠前服務企業。堅持個案查處與系統整治相結合,加強與省直部門協作配合,發揮專責監督和專業監管的疊加優勢,將監督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助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奏響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強音。
地方創新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
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山東各地也紛紛結合實際創新推出系列舉措,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濟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國祥表示,濟南始終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聚焦企業群眾關切,加強數據匯聚融合、共享開放和開發利用,以創新引領、數字賦能“雙輪驅動”,厚培“近悅遠來”營商沃土。
以數字化方式促進資源要素聚集供給,持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開辦企業實現“半日辦結”,涉企事項100%容缺受理。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全鏈條改革,依托工改系統,實現一日“多證連發”,“分段限時聯合驗收”等經驗在全國推廣。全國率先實現“水電氣暖訊”一碼繳費,“開門接電”為企業節省成本6.41億元。
聚焦政務服務、登記財產、納稅服務等領域,利用數字信息技術紓解企業和群眾辦事堵點,提升辦事效率,促進政策高效兌現。目前,濟南政務服務“云大廳”309項高頻服務事項全天候智慧受理、在線幫辦,“泉惠企”智慧平臺發布惠企政策3800多條、129項實現“免申即享”。2200項應用入駐“愛山東”濟南分廳,100個市級事項實現“無人工干預審批”。在全國率先推出二手房“帶押過戶”新模式,“用新貸還舊貸”;依托不動產登記“云柜臺”,實現80%以上登記、查詢等業務線上辦理。推行增值稅“留抵退稅確認制”,退稅受理審核平均時長縮短75.4%,90%以上辦稅事項可遠程解決。
濟寧則推行“民事無憂”模式,運用數字手段賦能就醫、養老、住房保障、車輛出行等傳統公共服務轉型升級,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
據濟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東波介紹,濟寧聚焦“一件事一次辦”,推動車輛服務更貼心。充電難是制約新能源汽車普及的一大阻礙,濟寧市精準把脈群眾需求,打造“線上點單、一次辦好”新模式。搭建“綠色通道”,供電公司主動上門對接物業企業,結合消防、供電等情況集中簽訂認證協議,納入“綠色通道”小區。創新“一鍵申報”,開發“充電樁一件事”應用,車主僅需填寫個人地址、聯系方式等信息,身份證、不動產權證等要件均由后臺數據實時共享。推行高效快辦,居民提報申請后,當天即可接到供電公司服務預約電話,最快當天即可完成裝表接電。2023年,全市累計簽約“綠色通道”小區987個,安裝充電樁2.6萬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