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2月18日,春節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山東“新春第一會”如期而來——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高水平開放暨高質量招商引資大會。這次深化大開放、拓展大招商“總動員”,明確“要精選招商領域,重點圍繞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能源轉型、‘新三樣’、海洋經濟、生產性服務業、現代農業等領域開展招商。”
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范玉波認為,山東同發達經濟體的差距主要在質上,只有質的提升取得新的突破,才可迎來新一輪發展和趕超。“在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鏈供應鏈重構的大背景下,經濟發展量的增長到了平臺期,質的突破還處在醞釀期,迫切需要山東在開放、招商引資工作中機制創新、有所作為。”
“實好美響”,
上合示范區引領開放
2月17日,9輛滿載汽車配件的TIR運輸車輛緩緩駛出中國傳化(上合)國際物流港海關監管作業場所,預計8天之后,這批TIR運輸車輛將抵達俄羅斯圣彼得堡。這是上合示范區春節后發運的首批TIR國際道路運輸專班。
TIR全稱為國際公路運輸公約,獲得TIR運輸資質的車輛,可以在77個締約國之間便捷通關,實現“門到門”運輸服務。這條通道,是上合示范區在空運、海運、鐵路運輸基礎上開通的第4條國際跨境通道。
“TIR運輸全程不換車不倒裝,能夠‘一車到底’,實現‘門到門’‘點對點’運輸,有效降低時間成本,提升企業貿易效率。”中國傳化(上合)國際物流港業務經理高漢玉介紹。
自上合示范區開通TIR國際道路運輸通道以來,已累計發運跨境公路運輸車輛21輛次,貨值超1000萬元。今年,上合示范區將與海關等部門通力協作,進一步優化通關流程,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全力穩外貿、促發展,維護國際供應鏈穩定。
上合示范區,是山東探索高水平開放的一個縮影和引領。
今年1月底,山東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聚力“做實、做好、做美、做響”上合示范區,對建設過程中的目標定位、規劃建設、產業謀劃和開放創新等方面進行再提升,進一步深化上合示范區區域物流中心、現代貿易中心、雙向投資合作中心、商旅文交流發展中心建設,推動上合示范區打造國際多邊和雙邊框架下地方經貿合作樣板。
山東省商務廳上合示范區服務協調處處長賈善和介紹,該《意見》將其中涉及上合示范區的推進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等內容充分納入,進一步搶抓國家開放新機遇。同時,《意見》還突出了上合示范區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針對與上合組織國家合作面臨的難點堵點問題,在推進貿易便利化、暢通物流通道建設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進行了10余項探索創新。
“新春第一會”釋放強信號——當前,山東正處于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關鍵時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擴大開放、狠抓招商。
山東打出開放、招商“提前量”,為資本投“綠”打開了新空間。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圍繞重點產業、基礎設施、社會民生、平臺支撐等領域,山東已經謀劃優選了418個合作項目,總投資1.72萬億元,其中,過百億項目34個,這些項目,成為外界選擇山東、創富齊魯的優質載體。
謀大開放、大招商,可進一步發揮山東比較優勢、助推新質生產力。范玉波表示,“尤其是發揮產業基礎優勢與打造創新環境并重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提高招商引資的前瞻性、針對性,優化投資環境,擴大有效投資,瞄準戰略性產業和技術創新前沿進行‘未來產業’布局。”
這次“新春第一會”,山東把準高質量招引方向,優選100個左右引領性項目招引龍頭企業、鏈主企業。如,圍繞縱深推進先行區建設,以32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15個未來產業集群、5大清潔能源基地為重點,編制招引指南,完善招引項目庫,對1545個儲備項目深化論證,聚焦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新三樣”等領域,優選100個左右引領性項目,省市一體、提級推進,吸引一批龍頭企業、鏈主企業來魯投資,助推全省重大生產力布局優化調整。
春回齊魯讓“綠”生“金”,2024年,山東要加力打造高能級開放平臺,深入實施開發區發展倍增行動、自貿試驗區提升行動、上合示范區擴能行動,推動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落地優先
為重大項目開“綠道”
2月17日上午,“聚焦‘實干突破年’主題,加快建設上合‘五大新城’路演活動”在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活動現場,上合示范區12個工作團隊就目前工作進展及2024年重點工作計劃進行路演,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開好局、起好步。
“新的一年我們將結合省政府出臺的意見,瞄準賽道,精準發力,全面推進項目策源工作,爭取策源項目不少于200個,開展主題招商工作不少于20次,引進重要示范性項目不少于10個。”上合示范區投資促進局局長、企業服務一部部長遲永欣說。
2023年前11個月,山東實際使用外資規模居全國第五位,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61.9億美元、占比38.1%,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52.6億美元、占比32.3%。2023年全年山東中歐班列開行2566列、增長24.7%,“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47.3%,新增國際友城22對,山東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吸引外資的“磁場”越來越強。
2月4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上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山東實有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各類經營主體1465.9萬戶,居全國第二位,同比增長4.4%;2023年,全省新登記經營主體216萬戶,居全國第二位。山東之所以能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得益于注重營造重商、安商、親商、富商的環境。
2024年山東重點項目庫中,雙招雙引項目數量達200個,主要為數字經濟、新能源、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項目。例如,比亞迪汽車新能源乘用車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就是其中之一。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年產30萬輛整車以及電機、電控及動力總成等核心零部件產品,年產值超過400億元,帶動直接就業超過3萬人。2023年,濟南比亞迪生產整車24萬輛,完成產值276.5億元;預計2024年全年生產整車30萬輛以上,完成產值330億元。
作為招引項目,比亞迪已在山東進行了深入布局。比亞迪集團山東省總經理徐磊在2月18日全省高水平開放暨高質量招商引資大會之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去年,比亞迪在山東的5個基地總產值已超400億元,今年山東這些基地總產值預計將達500億元,其中,濟南比亞迪今年整車產量有望超30萬輛。
比亞迪在山東持續發展,吸引來不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據統計,比亞迪在山東省內的產業鏈吸附了將近400家上下游企業。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根據“新春第一會”部署,山東制定高質量招商引資行動計劃,緊扣謀劃、推介、簽約、落地各環節,細化配套措施,分類拉出項目清單,實時掌握招商進展,跟蹤解決困難問題。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重點地區,舉辦省級招商活動20場以上,抓住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旅游發展大會等重要契機,集中推介、靠上對接,力爭重大活動簽約項目2000個以上。
在服務保障上,突出落地優先導向,對重大招引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實施能耗、煤耗、土地指標省級統籌,在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內投資、國債資金爭取和安排上予以傾斜;用好6000萬元總部經濟發展資金、3000萬元項目前期工作經費,重點支持世界500強、央企、民營500強企業項目落地。全面落實支持民間投資的27條政策,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各類企業投資興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大開放、大招商,外貿大省山東,搶先邁出培育外貿新動能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