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2月4日,立春,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山東省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濟南舉行,會議安排部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為重點,著力提高價值創造能力,確保主要經營質效指標持續優化、走在全國前列。
“全面深化國企改革的內在邏輯之一,就是不斷調整生產關系,以激發生產力發展活力。”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山東省屬企業要把新質生產力的內容充實到目前進行的國企改革中。
分類施策提高價值創造能力
“龍頭企業重在做強做優、潛力企業重在做專做精、困難企業重在做實做細。”會議明確,對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要分類施策、因企制宜、靶向發力,在高質量發展上邁出堅實步伐。
處在國企“第一方陣”的龍頭企業,重在做強做優,全面提升創新能力、產品競爭力、品牌影響力,全力向一流企業進軍。處于成長期的潛力企業,重在做專做精,專注細分賽道,強化精益管理,加強資源整合,快速成長壯大。暫時遇到一定困難的企業,重在做實做細,持續深化虧損治理,抓好風險排查處置,有序推動轉型發展。
分行業看,產業類企業、基礎設施類企業、金融企業、文化企業,要結合自身定位,在主動服務國家和省重大戰略中實現更好發展。
從一家國企的高質量探索,可以窺見山東省屬國企的發展“底氣”。
山東省港口集團(下稱“山東港口”)、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出版集團相關負責同志在會上作了發言。
山東港口2019年8月6日在青島掛牌成立,一體化改革以來,探索建立了符合山東港口實際的公司治理體系。在近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總經理李奉利介紹,2023年,山東港口利潤總額首次破百億元。一體化改革之后,山東港口吞吐量連跨五個億噸臺階、突破17億噸,集裝箱量超越4000萬標箱,分別位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與4年前成立之初相比,如今的山東港口企業營收增長266%,利潤總額增長91%,資產增幅超55%,全員勞動生產率增幅達85%。
山東港口價值創造的背后,是企業持續深化國企改革,推進現代管理創新。其中,山東港口全面尋標對標爭創一流,搭建“1+3+10”一流企業培育體系,分層分類確定83項對標指標,培育專精特新企業9戶,1戶企業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國資委獲悉,2023年,通過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山東省屬企業持續刷新高質量發展成色。結合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目標,山東在“一利五率”指標體系基礎上將對省屬企業的目標進一步調整為“兩高一穩五提升”,即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增速要高于全省國民經濟增速;資產負債率穩中有降;持續提升營業收入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現金比率。
隨著去年“兩高一穩五提升”年度目標有效落實,省屬企業凈資產收益率同比增長0.5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同比增長0.1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同比基本持平,保持在合理區間。
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發展新質生產力
加力完善現代治理制度、加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力推動節能減排降碳,為更大力度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會議作出以上部署。
如何將上述要求落到實處?
李錦認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擺在山東省屬國企面前的一個關鍵,是加快“新質生產力”的煥發和形成。他建議,要以創新驅動帶動整體發展,系統推進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要勇攀科技高峰,不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驅動產業創新,建立高質量的現代產業體系等。
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山東省屬企業已經在行動。例如,2月2日上午,濰柴集團召開2024年度科技創新獎勵大會,表彰近兩年來取得的突破性科技成果,以6500萬元重獎科技創新功臣。
此次科技表彰大會獎勵的名目頗為豐富,有“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持續改進獎”“揭榜掛帥項目獎”“工匠創新成果獎”,還有“科技創新優秀工作者”。無論是單項還是總金額,激勵力度、規模之大再次轟動行業。
據濰柴相關人員透露,“揭榜掛帥項目獎”是今年新設立的。科研項目“立軍令狀”和“揭榜掛帥”機制是濰柴率先在行業內實施的。這樣的機制競爭性強、透明性強、目標性強,意在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力求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新的突破。從獲獎項目的關鍵詞中不難分析,這些項目涉及的是新能源、新業態、新產業的前沿技術,從中可見企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對科技創新的追逐。
山東省國資委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省屬企業資產總額首次突破5萬億元,達到50031.7億元,同比增長10.5%,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資產總額創歷史新高,總體實現穩健發展。
按照山東省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部署,要加快推進國資國企重點領域改革,切實改出活力、改出效率、改出效益、改出發展新天地。要圍繞做強主業深化改革,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產業布局,在保持主業合理規模的基礎上,加快提升質量效益。要圍繞重組整合深化改革,推進重點領域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要圍繞管理提質深化改革,企業層級要管控到位,“三項制度”要落實到位,國有股權要管理到位,數智化管理平臺要應用到位。要圍繞有效監督深化改革,強化出資人監管、關鍵領域監管、協同監管,提升監管效能。要扎實抓好風險防范化解工作,嚴防嚴控投資、債務、金融、安全生產等各領域風險,切實守牢安全發展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