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2月1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30年,建成東方航天港、衛星星座、國際樞紐機場等一批標志性工程,力爭全省航空航天重點企業達到300家,打造10個左右特色鮮明的航空航天產業園區,形成5個以上優勢突出的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雁陣形集群。
根據《規劃》,山東將聚焦運載火箭、衛星制造與應用、通用航空和無人機、航空航天關聯制造四大產業方向,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加速產品應用示范,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到2030年,全省航空航天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高端制造能力明顯增強、應用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形成更高水平的研發、制造、服務、應用體系。到2035年,全面融入國家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布局,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空天信息等重點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躋身航空航天制造強省之列。
集聚培育一批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實驗室,新建5家以上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建成東方航天港、衛星星座、國際樞紐機場等一批標志性工程,力爭全省航空航天重點企業達到300家,打造10個左右特色鮮明的航空航天產業園區,形成5個以上優勢突出的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雁陣形集群。海上常態化、高頻化、航班化發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形成較為完備的衛星組裝制造和火箭制造、發射能力?仗煨畔⒒A設施更加完善,布局建成通用機場50個左右,航空運營服務網、低空監視服務網初步建成,通用航空、無人機、衛星數據等新場景應用更加豐富。
打造“三核引領、多點支撐、開放合作”的發展格局。加快高端產業、優質資源向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集聚,打造濟南空天信息、青島通用航空及衛星通信、煙臺商業航天三大產業核心集聚區;輻射帶動各市特色園區協同發展,支持東營市打造國家大飛機戰略承載地、濱州市打造全國航空制造和培訓基地、濟寧市打造國家北斗產業化應用示范基地等,支持有條件的市加快發展航空航天先進制造、新材料、應用服務等產業,打造重要承載空間和聯動發展區;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拓展多形式國際合作,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黃河流域航空航天先進省市交流合作,深化與國內外航空航天龍頭企業戰略合作。
聚焦培育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產力,推進實施7大工程。一是實施創新能力提升工程,主動參與國家嫦娥工程、火星探測等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實施“北斗星動能”科技示范工程,高標準建設空天信息大學。二是實施產業體系強鏈工程,提升直升機、通用飛機整機及關鍵零部件制造能力,發展行業級無人機,支持優勢企業進入中國商飛供應鏈體系,強化新型火箭、海上發射支持系統研發,推進齊魯衛星、東方慧眼等衛星星座組網。三是實施東方航天港引領工程,塑強“天上有星、陸上有箭、海上有船”三大核心能力,完善園區、產業配套建設,打造國際一流商業航天海上發射母港。四是實施園區載體集聚工程,打造中國商飛東營試飛基地、濟寧航空航天產業城等一批專業化航空航天產業園區,全力引進一批體量大、示范性強的重大項目落地。五是實施開放融合發展工程,深化與國家部委、央企、高校院所對接交流,加強與北京、上海、西安等國家級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合作。六是實施基礎設施支撐工程,完善空天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航空航天創新創業、檢驗檢測、試驗測試等公共平臺,優化全省民用機場布局。七是實施應用場景拓展工程,在智慧物流、智慧農業、防災減災等領域,打造一批空天信息數據資源應用樣板,構建覆蓋全省、空地聯動的航空應急救援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