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干字當頭 勇挑大梁”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委省政府負責同志等介紹山東落實國家金融領域一攬子增量政策,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情況。

山東省委常委、副省長,省委金融辦主任、省委金融工委書記張海波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9月下旬以來,黨中央科學決策、果斷出手,系統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這次金融政策是一攬子增量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含金量高、針對性強、覆蓋面廣,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圍繞用足用好金融增量政策,省委、省政府錨定“走在前、挑大梁”,搶抓機遇、干字當頭,研究細化政策落實清單,系統集成推動落地見效,努力提振社會信心,持續激發經濟活力。全省金融系統同心同向、狠抓落實,各項政策加速落地、工作成效不斷顯現。概括起來講,就是“五個加力”——
加力落實適度寬松貨幣政策,金融供給擴量調優。加快推動降準降息及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落實,全省金融供給保持“總量擴大、結構優化、成本降低”的良好態勢。截至11月底,全省社會融資規模、本外幣貸款余額分別達到23.5萬億元、15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6%、9.6%,分別高于全國1.75、2.26個百分點。推動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兩重”“兩新”等領域,11月底,制造業中長期、基礎設施貸款分別同比增長19.2%、14.1%,進一步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11月份,全省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84%,同比下降0.35個百分點。
加力促進惠企政策落地,精準推進政金企對接。針對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堵點,抓好對接,精準施策。針對小微企業,加快融資協調機制落實。建立省市縣三級協調機制,在全國率先啟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目前全省已走訪企業121萬戶,累計發放貸款2424.1億元。針對省市縣重點項目,開展“金融直達基層加速跑”行動。聚焦解決融資審批慢、用時長等問題,組織省級金融機構高管赴濰坊、濟寧、聊城等6市集中開展服務對接活動,推動1556個項目、3513.5億元融資提級辦、現場辦,確保貸款應納盡納、應批盡批、應放盡放。針對企業不同生命周期,實施金融伙伴“育苗、夯基、培優、成蔭、護林”五大工程,開展“送服務、解難題、促發展”走訪活動。特別是圍繞個體工商戶融資“短、小、急、頻”特點,在全省創新推行“線上+線下”融資對接活動。目前59家金融機構、2200余支金融伙伴團隊服務企業10萬家次,為2.25萬家企業提供融資超5000億元。針對企業資金周轉困難,推動無還本續貸政策應享盡享。前11個月,全省銀行機構累計發放無還本續貸金額2801億元,同比增長13.5%。
加力強化重點領域金融支持,持續提升服務保障質效。針對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融資需求,加大金融資源投入力度。創新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制定科技金融能力提升、綠色金融體系建設、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等政策文件,三季度末全省科創、綠色、涉農、普惠領域貸款分別同比增長12.2%、35.5%、13.5%、19.5%。加大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金融支持。11月底沿黃9市本外幣貸款余額7.3萬億元,占全省48.3%,同比增長10.8%、高于全省貸款增速1.2個百分點。強化房地產市場融資保障。下發《關于落實金融支持政策促進全省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通知》,11月底,全省房地產開發貸款同比增長7.4%,較年初增加499.3億元,同比多增393億元。
加力釋放資本市場政策紅利,著力培育耐心資本。針對資本市場“新國九條”出臺的有利形勢,省政府出臺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11條政策措施,大力實施上市培育“十百千”計劃。今年以來全省新增上市公司6家;截至11月底,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專精特新”專板企業新增1170家、達到3009家。濟南、青島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試點工作加快推進,設立總規模500億元、首期75億元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進一步壯大科創領域長期資本。支持中泰證券成功申報首批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資質,首期20億元已全部投向資本市場。20家上市公司公告貸款股票回購增持,進一步活躍資本市場。
加力筑牢區域金融安全防線,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圍繞金融領域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工作主線,大力實施地方金融監管一體化工程,在全國率先開展地方金融組織風險評價監測,推動地方金融組織減量提質。同時,聚焦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重點企業和非法集資等領域金融風險,強化監測預警、分析研判和應對處置機制建設,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11月底,全省不良貸款率1.3%,低于全國0.29個百分點。
張海波表示,下步,全省金融系統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金融系統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以“釘釘子”精神抓好一攬子金融增量政策落實,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實習生 李子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