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運河古街。 |
此次清查成功盤活路燈廣告位運營權、大學路綜合樓、五環體育館、苗圃等各類國有資產共計6.85億元,發揮了存量國有資產的價值和效益,使得“沉睡資產”變為“增收活水” ◆導報記者 謝衛振 通訊員 張珂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德州市德城區財政局通過進一步強化國有資產資源管理、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源配置,推進國企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有效降低了政府和企業債務風險,提升了國有資本運營效益,實現了主體信用評級AA+的突破,樹立了區縣級平臺重組整合的先進典型。
盤活存量資產 提質增效添活力 德城區財政局自今年年初起,對全區136家行政事業單位和49家區屬國有企業展開全面資產清查,清查資產總額高達291.32億元。建立了清晰完整的資產臺賬,進一步夯實國有資產管理基礎。此次清查成功盤活路燈廣告位運營權、大學路綜合樓、五環體育館、苗圃等各類國有資產共計6.85億元,發揮了存量國有資產的價值和效益,使得“沉睡資產”變為“增收活水”。 “資產盤活要遵循‘分級分類’的指導思想,一方面,創新設計‘資產盤活優先級模型’,對各類資產從戰略規劃、業務協同、盤活效率、融資潛力和政策導向五個方面進行全面評價,篩選出需優先盤活的資產,重點關注存量規模和增長潛力較大的低效閑置資產,提高資產盤活效率。另一方面,綜合考慮市場環境、法律法規和財務狀況等因素,針對不同類型的資產資源,結合各自特點和收益能力,采用不同的盤活方式個性化盤活。”德城區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軍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首先,德城區財政局將經營性資產劃轉至具有相關業務的區屬國企進行經營盤活;對于需要保留一定社會公益性服務功能的部分資產,優先考慮合規性要求。其次,對于經營不善的企業,從資產、業務、人員三個角度切入,通過股權劃轉或托管至業務相關度和協同性較高的區屬國企進行盤活。最后,對拆遷安置后剩余的閑置棚改安置房屋改造出租,同時結合全區各鎮街的回遷安置需求,進行異地安置,充分利用現有閑置資產。
加速重組整合 布局產業新賽道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為更好提高經濟效益,增強核心功能,德城區財政局遵循“優架構、增效益、控風險、促協同”的指導思想,致力于實現全區國資國企“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科學設計了國企重組架構,并組建了工作專班有序推進德城區國有資產重組整合。經過努力,德州九達城市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于12月10日成功獲取AA+主體信用評級,實現了德城區AA+評級“零的突破”,區屬國企融資能力進一步提高。九達控股董事長吳昊南介紹,“《德城區國有資產資源布局優化方案》明確了各區屬國企的功能定位和主責主業,減少同業競爭,助力產業新賽道的布局,實現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近期,德城區形成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特色金融服務商、教育養老綜合服務商、文旅開發綜合服務商、醫藥健康產業服務商的“1+4”國資架構體系,優化了資源配置,實現了德城區“一盤棋”發展。中遠期,德城區將進一步加強產業類國資公司資源整合,在區本級層面形成城市建設運營集團、大健康產業集團、特色金融集團國企架構,實現“城、產、融”協同發展。 為匹配重組規劃布局并解決德城區企業多而散、管理難的問題,德城區財政局在股權優化過程中創新設計“加減乘除”四大重組工具:用好“加法”——新設,即匹配戰略規劃,逐步成立公司;用好“減法”——注銷,即理清債權債務,清理空殼公司;用好“乘法”——劃轉,即整合同類業務,發揮規模效應;用好“除法”——精簡,即配合架構調整,壓縮管理層級。最終將德城區內63家國有企業整合至41家,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德城區國有企業紛紛搭上整合盤活的“順風車”,“輕裝上陣”重塑競爭力。下一步,德城區財政局將繼續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深化專業化整合,為地方國企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