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至22日,也就是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A股有新迅達、豆神教育、金花股份、新易盛、天順股份、莫高股份在內的6家上市公司公告公司或相關方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時值歲末年終,監管部門仍不放松,繼續亮出監管獠牙,這對A股市場的長遠發展是好事。
據公開披露信息,新易盛實際控制人高光榮因涉嫌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股票等行為被立案調查,豆神教育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莫高股份董事長杜廣真因涉嫌內幕交易被立案,天順股份實際控制人王普宇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及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證券被立案……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的公告層出不窮,從年初貫穿到年尾,密集程度可謂史無前例。
在市場人士看來,A股市場正在經歷一場空前的監管風暴。當前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力度是全面而深入的,特別是在新“國九條”政策發布之后,對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嚴格和規范的要求。當下,監管機構對于任何違規行為都持“零容忍”的立場。因此,上市公司必須自我約束,嚴格遵守規定,確保信息披露的規范性和透明度。
比如針對違規減持,2024年5月,證監會發布實施《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管理暫行辦法》《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與《上市公司創業投資基金股東減持股份的特別規定》共同構成“1+2”股份減持規則體系。
而信息披露制度是對中小投資者保護的重要制度基礎,由于中小投資者難以參與到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過程之中,其投資決策主要依賴于公開信息,因此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可在實踐中,除了利用未公開信息操縱股價、內幕交易的問題,即便是涉訴、涉刑問題,有些上市公司也是選擇性披露,或是在相關案件已經公開化的時候才進行披露,嚴重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知情權。
從近一段時間看,監管部門對于自身“長牙帶刺”的監管原則越發清晰,這表明了監管層對于發展長期健康的資本市場的一個總體態度。同時,隨著財政部、證監會等部門對普華永道的處罰落地,中介機構作為資本市場“守門人”的責任將得到進一步落實。
實際上,只要監管部門一以貫之嚴監嚴管,更加突出從嚴導向,更加突出規范公正,更加突出合力共治,更加突出懲防并舉,以強有力行政執法工作護航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投資者的獲得感和投資安全感,A股市場的長期發展就值得期待。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