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并解讀《濟南市促進全民應急演練規定》(下稱《規定》)。《規定》將于2025年2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個關于全民應急演練方面的政府規章。

濟南市司法局二級巡視員李泰吉介紹,《規定》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突發事件,重點明確全市高危生產經營單位、重要基礎設施經營管理單位、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公眾聚集場所和人員密集場所等開展應急演練要求;明確加大對森林火災、城市內澇、山洪泥石流、水旱災害等突發事件演練頻次,有效提升應急演練的針對性。
《規定》明確了市、區縣、鎮(街)、村(居)四級應急演練具體責任,理順了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與各有關部門間的職責分工;涵蓋了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等各行業各領域,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演練體系,應急演練責任更清晰,參與人員更全面,演練范圍更廣泛。
濟南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級領導干部程勤芳在發布會上表示,《規定》提出,要優化演練制度措施,建立應急演練季制度和“應急第一響應人”機制。每年確定一個應急演練主題,集中開展應急演練活動,明確應急演練頻次要求,推動應急預案編修全覆蓋。
程勤芳解釋,在全市實行“應急第一響應人”制度是《規定》的一個亮點舉措。《規定》明確在全市實行“應急第一響應人”制度,建立“應急第一響應人網絡體系”,發揮其就近、快速參與應急救援的優勢,能最大限度減少災害事故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據了解,“應急第一響應人”人員來源廣泛,他們可以是物業工作人員、快遞員、志愿者、登山愛好者等,也可以是應急、公安、消防、紅十字等行業部門的工作人員,還可以是村組干部、網格員、村民等。一旦發生突發事件,他們作為距離突發事件現場最近人員,能夠在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到達前,第一時間到達,提供現場應急救護、開展現場引導疏散、組織群眾自救互救、及時收集信息上報等初期應急處置工作;同時還能在日常生活中發揮隱患報告等作用,參與社區安全治理,大幅提升所在單位或社區日常安全管理成效。
此外,“應急第一響應人”作為基層應急救援隊伍重要輔助力量,參與的人數越多,市民越有安全感,越早、越快開展應急救援,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也會越低。在全市各重點行業領域、重點場所以及鎮(街道)、村(社區)建立“應急第一響應人網絡體系”,在突發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組織群眾快速有效響應,構建防災減災救災人民防線,這項工作,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
程勤芳表示,下一步,濟南將制定“應急第一響應人”在隊伍建設、技能培訓、保障激勵、監督管理等方面相應的配套政策,歡迎市民朋友積極加入“應急第一響應人”隊伍,共同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濟南。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實習生 禚亦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