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中區聚焦城市品質提升,創新探索出一條省會城市城中村改造的新路。其中,多渠道破解資金難題,被納入山東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典型案例。
在具體做法上,市中區“大平衡”統籌推進改造。以區級國有平臺公司濟南市中控股集團作為區級城中村改造的合作平臺,將全區65個城中村作為一個整體實施改造,把改造資金和規劃指標、土地資源放在更大區域內進行統籌,將過去單一城中村改造的“小平衡”變為片區綜合改造的“大平衡”,以豐補歉、以肥補瘦,既能給改造提供資金,還能整合碎片化地塊、補齊公共設施短板,釋放更大范圍的土地價值,地提高工作效率。
統籌謀劃策劃。對未啟動的36個城中村進行了成本測算,初步策劃城中村改造項目11個,朱家莊尹家堂城市更新項目已取得市更新辦批復,黨東黨西城中村改造項目的城市更新單元調查評估報告已經批復。
統籌項目實施。濟南市中控股集團成立專業子公司協同推進城中村改造。其中,濟南市市中區城市更新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城中村改造項目的土地開發及土地熟化,濟南中博置業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城中村改造項目的安置房建設,濟南正盛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城中村改造項目的市政工程建設。
統籌安置保障。集中建設了山凹安置基地,各片區安置房統籌安置,根據項目具體情況,村民除在本村地塊安置外,也可選擇到安置基地或其他片區安置區進行安置。南康、北康貨幣化保障方案審議通過,南康地塊已掛牌出讓,前魏華莊簽訂貨幣化保障意向協議。

城中村改造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資金平衡問題是順利實施的關鍵。濟南市中區“多渠道”破解資金難題。該區城中村改造基本模式是以投融資平臺以自持資金進行城中村改造,通過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后,土地出讓總價款的一定比例進行返還,平衡改造成本。在此模式下,不斷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
吸引社會資本。濟南市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通過以投融資平臺濟南市中城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社會企業中國農發重點建設基金有限公司成立合作公司,按照同股同權方式進行投入分配,吸取社會資本參股進行城中村改造。
利用銀行貸款。濟南市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多家銀行就項目進行包裝融資,向國家開發銀行申請棚戶區改造專項貸款,破解城中村改造資金瓶頸。
爭取政策性資金。積極爭取國家、省級層面對城中村改造在中央預算內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專項借款等領域的支持,將符合條件的城中村改造項目納入省棚改項目計劃。截至目前,通過區級平臺新發行專項債5.47億元,爭取貸款21億元、到位7.51億元。
截至目前,濟南市中區65個城中村,已啟動改造城中村29個,建成領秀城片區、興隆片區、南北康片區、中海國際片區、文莊片區等大型居民社區,改造涉及受益村民5萬余人。完成南康景苑、北康福邸花園、搬倒井鑫苑等12個安置房項目;完成柏石峪生活保障房建設;建成保障性租賃住房2616套、改造老舊小區134萬平方米;建成20所學校、21條市政道路達29公里、總量約209萬平方米;正在建設安置房7995套。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實習生 禚亦秋 李子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