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教育大省,近年來,山東深入實施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教育在改革中加強、在創新中發展。經濟導報記者從12月17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將提高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的匹配度,面向山東省“十強”優勢產業集群,強化理工農醫類學科專業布局;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面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涉外法治等急需緊缺領域,超常布局相關學科專業。
超常布局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急需學科專業
實現學科專業和區域產業雙向賦能
在發布會上,山東副省長鄧云鋒介紹,11月28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教育大會,全面總結山東省教育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深入分析當前教育面臨的形勢,系統部署建設教育強省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吹響了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的沖鋒號。
據介紹,謀劃推進教育強省建設,在具體工作中,山東重點從多個方面發力,其中包括:努力辦好自強卓越的高等教育,分類建好研究型、應用型、技能型大學,重點支持省屬高校“雙一流”突破,持續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滿足群眾“上好大學”的愿望。努力辦好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部省共建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升職業院校關鍵辦學能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合適的教育、都能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聚焦服務高質量發展,深化教育科技人才協同?萍紕撔驴咳瞬,人才培養靠教育,只有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才能形成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拔覀儗⒕劢怪卮髧覒鹇院蛥^域發展需求,不斷完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超常布局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急需學科專業,持續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有力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编囋其h表示。
他還提到,統籌“走出去”和“引進來”,持續優化教育對外開放布局,有序擴大國際學術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特別是大力引進海外高水平理工類大學。同時,不斷擦亮“留學山東”品牌,建設高水平“班·墨學院”,打造教育對外開放新高地,切實為教育強省建設增動力、添活力。
山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明強調,山東將用好教育科技人才協同會商機制,強化政策協調、項目統籌、資源配置,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精準對接全省現代化產業體系,完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超常布局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急需學科專業,實現學科專業和區域產業雙向賦能。深化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大力實施標志性產業鏈產學研協同創新行動,建強用好高等教育共同體、山東省校企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聚力攻堅產業關鍵技術難題,支撐企業做優做強,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面向山東“十強”優勢產業集群
強化理工農醫類學科專業布局
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需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緊密對接,山東也在采取措施,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以實現高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契合。
山東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王浩說,近年來,山東著力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契合度。 以產業發展為導向,先后印發了《山東省“十強產業”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山東省鼓勵發展本科專業清單》,為高校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提供指導。
王浩介紹,2024年山東省新增博士點80%以上為“十強產業”急需學科專業,新增碩士點80%以上為支撐行業產業發展的專業學位點;近3年新增本科專業點80%以上是社會急需緊缺專業。這“3個80%”有效優化了學科專業結構,目前全省高校共設置博士碩士學位點1300余個、涉及138個一級學科或專業類別,共設置本科專業點3800余個、涉及91個專業類,形成了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
他還提到,聚焦國家戰略,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農業、醫養健康、現代海洋4個高等教育共同體,山東成立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體,建設9家省級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9個省級未來技術學院、61個專業特色學院和77個現代產業學院,有力支持了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發展。
山東將緊密對接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需要,進一步持續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配度。
王浩提到,山東將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提高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的匹配度。面向山東省“十強”優勢產業集群,強化理工農醫類學科專業布局,有效配置教育教學資源,擴大相關人才培養規模占比。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面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涉外法治等急需緊缺領域,超常布局相關學科專業,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 強化創新人才培養,提高人才素質與崗位需求的匹配度。加強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推進理工結合、工工貫通、醫工融合、農工交叉,科產教協同育人,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實施人工智能賦能高等學校教學改革行動,打造基于大模型的專業核心課程,加快專業教育教學的數字化改造,為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全面融入區域和產業
實施高水平職業學校和專業群建設計劃
打造產教融合新生態,加快推動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產業結構相匹配的現代職業教育結構和區域布局,也是更好地賦能現代化強省建設的重要舉措。
山東省教育廳總督學王志剛介紹,山東是部省共建的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模式試點,是國家產教融合試點省份,在全國率先出臺了職業院;旌纤兄妻k學政策、“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產教融合支持政策,多元主體舉辦職業教育,產教良性互動、互相促進的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一項跨領域、跨行業、跨部門的系統工程。山東如何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王志剛表示,今后一個時期,“山東重點在推動政、行、企、校四個主體協同發力上下功夫。 ”
他說,從政府層面來說,要強化統籌,研究制定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發展、支撐產業發展布局體系,加強政策引領、積極搭建平臺、主動牽線搭橋、強化支持保障,做深做實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市域產教聯合體,落實落細金融、財政、稅收、土地、信用等一系列激勵措施,集聚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等要素,全力推動產教雙向奔赴、深度融合。
從行業層面來說,要切實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實施行業資源與職業教育資源匹配行動計劃,定期發布產業發展報告、人才需求預測和共性技術清單,有組織、成建制、經常性地組織開展行業領域內的產教供需對話、聯合育人、技術服務和研發攻關等,持續培育行業發展新動能。
“從企業層面來說,要夯實企業重要辦學主體地位,深入推進校企協同行動計劃,引導企業把產教融合作為重要發展戰略,把人力資源建設延伸到培養環節,以人才、資金、設備、技術、標準等參與合作辦學,校企同題共答、同頻共振,建設命運共同體,實現互利共贏、相互賦能。 ”王志剛說,
他提到,從學校層面來說,要全面融入區域和產業,實施高水平職業學校和專業群建設計劃,鍛造一批“當地離不開、業界都認可、企業靠得住”的一流學校,把課堂搬進車間,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將先進的生產實踐資源轉換為教育教學資源,將最新的職業崗位標準轉化為人才培養標準,培養德技并修、適應新質生產力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