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新華制藥(000756.SZ)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受讓NovoSana(Europe)B.V.(挪亞圣諾(歐洲)公司)(下稱“挪亞歐洲公司”)持有的挪亞圣諾(太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挪亞圣諾”)不超過75%股權,收購完成后,公司將成為挪亞圣諾的控股股東,挪亞圣諾將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新華制藥業績穩定增長,但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有所下滑,歸母凈利潤3.44億元,同比減少12.22%。同時,該公司第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明顯增加。
加快魚油產業布局
據披露,新華制藥12月9日與挪亞歐洲公司簽訂了《股權收購意向協議》,擬通過現金方式受讓挪亞歐洲公司持有的挪亞圣諾不超過75%股權,并達到控股目標公司的目的。具體收購方案、交易價格等將根據公司組織的盡職調查、審計及評估結果等進一步確定,最終由各方在后期協商一致后簽訂的正式股權轉讓協議中予以確定。
資料顯示,挪亞圣諾歐洲公司注冊于荷蘭,注冊資本3萬歐元,主營業務是提供高品質的Omega-3產品給保健品、食品飲料、動物營養等行業。而挪亞圣諾為挪亞歐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注冊資本510萬美元,經營范圍包括開發、生產食品及食品添加劑(動植物油脂及脂肪酸提取物),銷售公司自產產品;從事食品、食品添加劑的批發、進出口業務;國際貿易咨詢及代理服務等。
據了解,挪亞圣諾從魚油國際貿易到國內自主生產加工,積累了豐富的產業資源,生產技術與生產控制水平行業領先,為中國Omega-3營養油脂精煉和制造行業的領軍企業。
目前,新華制藥魚油板塊發展已有10余年,利用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魚油產品,目前已有三款高純度魚油保健品上市,正在形成從高純度EPA、高純度DHA、混合魚油原料到相關保健品、藥品的全產業鏈戰略布局。
新華制藥表示,挪亞圣諾與新華制藥魚油產業具有高度互補性和協同性,本次股權收購符合公司在大健康板塊的戰略規劃與布局,有利于公司實現產業鏈延伸。若本次收購完成,通過后續資源整合與賦能,發揮協同效應,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公司在魚油產業方面的整體運營效率及市場競爭力。
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下降12.22%
據悉,新華制藥擁有近80年發展歷史,具有規模化、產業鏈配套等發展優勢,是全球主要的解熱鎮痛類藥物生產出口基地。
近年來,新華制藥業績穩定增長。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到2023年新華制藥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5.60億元、75.03億元、81.0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23%、14.37%、7.97%;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49億元、4.11億元、4.97億元,同比增長7.29%、17.97%、20.79%。
但今年前三季度新華制藥凈利有所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總營業收入67.34億元,同比增加3.64%;利潤總額3.93億元,同比減少12%;實現歸母凈利潤3.44億元,同比減少12.22%。對此,新華制藥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為應對市場競爭主動下調部分產品價格以鞏固或提高市場占有率。
對于業績的波動,新華制藥早有預判。在其半年報中,新華制藥提到,“企業面臨的國際市場形勢嚴峻,國際市場需求持續低迷,購買能力下降;國內企業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競爭激烈,疊加需求下降,本集團下半年發展速度和盈利能力面臨嚴峻考驗。”
經濟導報記者觀察到,新華制藥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25424.07萬元,同比增長233.45%。一季度到三季度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806.34萬元、3933.77萬元、17683.96萬元,其中第三季度現金流量凈額明顯增加。
就醫藥生物行業而言,研發是決定未來能否搶得先機、步入快速發展車道的關鍵。近年來,新華制藥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用于研發及科技活動的經費超過主營業務收入的5%,先后建成藥物化學研究中心、藥物制劑研究中心等6個中心,研究領域涵蓋解熱鎮痛類、心腦血管類、抗腫瘤類、抗代謝類、消化系統類、生物藥物等8個方向,在治療代謝與神經退行性疾病重大藥物創新等五大領域實現率先突破。
從二級市場來看,新華制藥今年股價一直處于低迷狀態。今年年初,新華制藥股價持續下跌,2月6日,股價最低跌至13.45元/股。此后,其股價開始反彈,10月8日股價最高漲至18.54元/股,隨后不斷波動。截至12月10日,其收盤價為16.27元/股,上漲0.06%,換手率為2.7%。
對于第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增加等情況,經濟導報記者致電新華制藥,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第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增加主要是由于現金回款的增加,此次收購符合大健康板塊的戰略規劃與布局,目前在大健康板塊已經成立健康科技公司,也與醫保局有合作,后續板塊內容也會更加豐富。”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楊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