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山東兩部門發布2024年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特色典型案例,10個特色縣(市、區)亮出了它們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高分”答卷。
這10個特色縣(市、區)中有3個GDP過千億元的經濟強縣。作為山東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特色生”,它們借力政策、發揮資源稟賦,通過拉高“長板”,打造實現發展進位的“跳板”,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提供示范和借鑒。
青島膠州市內上合示范區有天然的政策優勢,該市以“平臺化”鏈接優質資源,以“數字化”提升發展效能,推動了國家戰略與地方經濟融合發展,全面激活了發展的內生動力。為更好承接上合示范區、臨空經濟區優質資源、開放流量,膠州將全市12個鎮街作為上合示范區的12個功能區,明確屬相定位、細分產業賽道、精準招大引強,為推動產業鏈式發展、經貿開放融通提供整體性系統性解決方案。
煙臺福山區本就是煙臺市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重要板塊,該區拉高制造業“長板”,全鏈條式壯大工業產業。其中,主動扛起煙臺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建區重任,推動更多傳統總成型企業向為新能源汽車配套轉型升級,目前新能源汽車配套滲透率達到60%。該區還堅持把鏈式思維深度融入產業發展,先后引進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核心部件加工制造、測試認證、研發創新等鏈上項目11個、總投資近800億元,被評為“國家級新能源商用車零部件特色產業集群”。
鄒城市是全省工業強縣,該市抓住工業項目龍頭,打造百億強企。通過制定骨干企業擴能倍增計劃,建立新上重大項目清單,推動企業爆發式、翻番式增長。2023年,該市營收過1億元工業企業達到80家,其中過10億元企業16家,恒信集團、兗礦能源、太陽宏河營收分別達到391億元、273億元、115億元。
榮成市也是全省工業強縣,該市聚焦聚力產業強市、工業帶動、突破發展海洋經濟,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布局,產業集群總規模突破千億元。
菏澤市定陶區做強“集群化”發展平臺,舉全區之力、聚優質資源,先后建成定陶化工產業園、創新創業產業園兩大工業園區,分類規劃建設稻香村、5G新材料、高端纖維智能制造、醫療器械大健康、醫療凈化、循環經濟融合發展產業園6個“園中園”,為發展拉開框架、留足空間。
縣域經濟發展中,不少縣受困于項目匱乏、產業單一等問題,破局實屬不易。山東這10個特色縣,主動找準發展的方向,發力自身的優勢產業,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并以政策、招商、資本、人才合力,加長“長板”,搶灘產業高地,培育新增長極,主動打造“跳板”,探出一條特色鮮明的發展之路,在全省縣域經濟版圖上形成了競相發展、錯位發展的態勢和格局。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實習生 禚亦秋 李子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