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虧損企業上市,市場一直比較敏感,監管層對于這類企業的審核也日趨嚴格。
11月29日,上交所網站披露了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西安奕材”)的招股書申報稿。西安奕材成為“科八條”后首家沖刺科創板的未盈利企業。
申報稿顯示,西安奕材本次IPO擬募集資金49億元,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審計機構為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

4名實控人均有京東方工作背景
西安奕材專注于12英寸硅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法人主體前身為2016年3月成立的北京奕思眾合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9月更名為“北京奕斯偉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9月至11月其連續實施兩次存續分立后,“北京奕斯偉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存續主體更名為“北京奕斯偉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并于2020年4月遷址西安,同步更名為“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3月,“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改制成為股份公司。
公司表示,硅片是芯片制造的“地基”,硅片的性能和供應能力直接影響半導體產業鏈的競爭力。
值得關注的是,西安奕材的4名實際控制人王東升、米鵬、楊新元、劉還平,均有京東方工作背景。目前,4人直接和間接控制西安奕材控股股東奕斯偉集團合計67.92%的股權。奕斯偉集團直接持有西安奕材12.73%的股份,與一致行動人寧波奕芯和奕斯欣盛、奕斯欣誠和奕斯欣合3個員工持股平臺合計持股比例為24.93%。
申報稿顯示,王東升,1957年出生,于1993年創立京東方并擔任董事長、執行委員會主席等職務,2019年6月,王東升從京東方卸任,于2019年7月應邀加入北京奕斯偉科技,開始致力于“芯”的事業。
米鵬,1980年出生,2001年7月至2015年6月,曾歷任京東方下屬子公司財務部科長、總部預算部部長,總部投資部部長、總部經營企劃中心長等職務。
楊新元,1978年出生,2003年7月至2018年7月,歷任京東方下屬子公司品質科科長、品質部部長、品質總監,工廠長,子公司總經理等職務。
劉還平,1979年出生,2004年4月至2017年11月,歷任京東方下屬子公司技術部科長、部長、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務。
西安奕材在申報稿中表示,基于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產能和2023年月均出貨量統計,公司均為中國大陸最大的12英寸硅片廠商,相應產能和月均出貨量同期全球占比分別約為7%和4%。
重投資下如何破解虧損局面
申報稿顯示,西安奕材50萬片/月產能的第一工廠于2023年達產,本次發行上市募投項目的第二工廠已于2024年正式投產,計劃2026年達產。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合并口徑產能已達到65萬片/月,全球12英寸硅片產能占比約7%。根據SEMI預測,2026年全球12英寸硅片需求將超過1000萬片/月,通過技術革新和效能提升,公司已將第一工廠50萬片/月產能提升至60萬片/月以上,公司屆時第一和第二兩個工廠合計可實現120萬片/月產能,躋身全球12英寸硅片頭部廠商。
盡管公司產能及出貨量快速增長,公司描述的前景也一片光明,但從財務報表看,公司至今沒有擺脫虧損的困境,無法依靠自身造血來維持運行。而且公司第二工廠建設仍需要超過百億元的資金。
報告期(2021年至2024年三季度),西安奕材營業收入分別為2.08億元、10.55億元、14.74億元、14.3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21億元、-5.33億元、-6.83億元、-5.89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的資產總額快速上漲,從報告期初的72.38億元快速升至期末的171.63億元。與此同時,公司合并后的資產負債率也從期初的11.14%飆升至期末的49.6%。
西安奕材本次募投的“西安奕斯偉硅產業基地二期項目”就是公司正在建設的第二工廠。該項目總投資為125.44億元,計劃使用募集資金49億元。
根據監管層要求,西安奕材在申報稿中對盈利時間進行了預測。公司表示,“公司管理層根據產能建設及投放、技術研發、客戶驗證和銷售計劃,預計公司2026年或2027年可實現合并報表盈利。”
公司控股股東奕斯偉集團承諾,在奕斯偉材料(西安奕材)實現盈利前,自西安奕材股票上市之日起3個完整會計年度內,不得減持首發前股份。
公司能否如期實現盈利,還有待時間驗證。
產品良率待提高,對核心原材料話語權較弱
對于一直沒有實現盈利的原因,西安奕材披露了四大原因:一是行業投資規模大同時疊加周期波動,公司收入規模需要進一步提升覆蓋固定成本,12英寸硅片在半導體產業鏈中單位產能投資強度僅次于晶圓廠,12英寸硅片上極其微小的高度差和顆粒污染都會使芯片布線圖發生變形、錯位,影響晶圓制造良率;二是產能爬坡和研發投入較大,產能爬坡帶來的階段性產銷量不足導致生產成本高以及針對核心技術和產品工藝的前期剛性研發投入影響公司短期盈利能力;三是產品結構優化,尤其是高端產品放量需要過程,高端產品收入放量需要過程,目前占比不足影響了公司盈利能力;四是存貨跌價影響,報告期各期直接影響損益的存貨跌價損失分別為0.98億元、2.67億元、3.32億元和1.87億元。
雖然身處高科技領域,但西安奕材的毛利率卻低得可憐,而且波動非常大。報告期內,考慮存貨跌價準備轉銷等因素后,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00.67%、9.85%、0.66%和3.89%。
西安奕材在未來競爭者能否脫穎而出也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申報稿顯示,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應用于更先進制程邏輯芯片、先進際代DRAM和2YY層NANDFlash的硅片正在客戶端正片驗證,公司產品尚未應用于全球最先進制程的芯片工藝。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奕材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電子級多晶硅,全球技術成熟且具有一定產能規模的僅有4至5家企業,因此公司在采購方面并沒有太多的話語權,一般采用預付款方式采購。
公司在申報稿披露的“履行與某電子級多晶硅原廠供應商長期協議的風險”顯示,為保障產能擴張下核心物料供貨的穩定性,2022年公司與某電子級多晶硅原廠供應商簽訂約定指導價格和設定2024年至2026年年度指導采購量的長期協議。2022年和2023年,公司根據協議約定向該供應商預付了一定比例的材料采購款,相應款項不可退還、無條件且不可撤銷,公司定期采購金額可從相應材料預付款中抵扣。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前述材料預付款余額為7629.46萬元。根據發行人生產及電子級多晶硅采購安排,發行人2024年存在無法完成當年年度最低指導采購量的可能性。如嚴格按照協議履行采購義務,可能進一步增加原材料庫存,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財務情況產生不利影響。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石憲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