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網上辦事服務平臺信息顯示,青島華晟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晟智能”)11月28日在青島證監局進行了輔導備案,上市目標為北交所。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為了給北交所上市做鋪墊,華晟智能在9月30日就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提出掛牌申請,目前其掛牌事宜仍在審核問詢階段。

掛牌申請和IPO輔導同時進行
IPO輔導備案報告顯示,華晟智能成立于2019年8月27日,注冊資本5000萬元,公司位于青島市高新區松園路17號,無控股股東,王俊石通過持有華晟研究院99.00%的股權、華晟致和99.00%的股權以及華晟融智85.00%的股權,合計控制華晟智能50.09%的表決權比例,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11月22日,華晟智能與國信證券簽署了輔導協議,輔導工作時間安排為2024年10月至2025年5月,內容包括盡職調查、制定并實施具體輔導方案、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法律法規系統學習和培訓、協助輔導對象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相關財務輔導等。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華晟智能主要從事以自動化立體倉庫為核心的智能物流系統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及服務,主要產品包括智能產線物流系統、智能倉儲物流系統,同時也單獨提供智能物流裝備、智能物流軟件,并為前述產品提供運維及其他配套服務。
據介紹,自公司設立以來,華晟智能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以及多行業的項目應用經驗積累,成功開發了一系列物流裝備及軟件系統,形成了面向橡膠輪胎行業、新能源、醫藥等行業的智能產線物流系統解決方案,以及面向橡膠輪胎、新能源、化工、醫藥、食品等多個行業的智能倉儲物流系統解決方案。
華晟智能表示,公司主要客戶包括軟控股份(002073.SZ)、貴州輪胎(000589.SZ)、浦林成山(01809.HK)、金宇輪胎、建大輪胎(Kenda Tire)、五礦新能(688779.SH)、圣泉集團(605589.SH)、浙江醫藥(600216.SH)、蒙牛乳業(02319.HK)等多家上市公司、知名國企和行業龍頭企業,目前銷售地域除中國大陸外,已成功拓展至越南、泰國等海外市場。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接受IPO輔導之前,華晟智能已于9月30日申請在新三板掛牌;10月14日,掛牌審查部向華晟智能發出了審核問詢函;11月13日,華晟智能對審核問詢函進行了回復。目前,尚不知華晟智能在新三板的掛牌何時能夠成功。
2023年營收及凈利均大幅增長
財務數據顯示,華晟智能兩年業務發展不俗,2022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33119.01萬元、3705.00萬元,2023年出現大幅增長,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63680.91萬元、6587.06萬元;過去兩年的毛利率分別為29.33%、24.28%,加權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75.22%、54.43%。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華晟智能實控人王俊石曾長期在青島上市公司軟控股份工作,2002年12月至2015年4月,任軟控股份物流項目部部門經理;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任科捷智能副總經理;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任軟控機電智能裝備事業部總經理。而華晟智能與軟控股份有很多業務關聯之處,這也成為新三板審核問詢的重點。
問詢函指出,軟控股份為華晟智能報告期內第一大客戶,2017年軟控股份剝離子公司軟控機電智能裝備事業部的智能物流業務,王俊石時任該事業部總經理,出資設立華晟青島接收了該事業部未執行完的大部分智能物流項目,并從軟控股份控股子公司處無償受讓了2項發明專利和1項實用新型專利;公司報告期內通過軟控股份向終端客戶銷售。問詢函要求華晟智能對相關情況進行說明。
在回復函中,華晟智能表示,受下游輪胎行業“雙反”政策、 貿易壁壘、國內實體經濟不景氣等不利因素影響,軟控股份自2016年起經營業績出現虧損。在此背景下,軟控股份明確了聚焦戰略業務,回歸主業(輪胎生產裝備)的戰略,加速剝離非主業相關業務及資產。
因王俊石等人所在的軟控機電智能裝備系統事業部的智能物流業務不屬于與輪胎設備相關的核心業務,屬于軟控股份需收縮或剝離的業務,其鼓勵該事業部全體員工自主創業并接收現有智能物流業務。王俊石、徐豐娟等主要技術及管理人員看好未來智能物流業務的發展前景,決定自軟控機電離職并自主創業,成立華晟青島繼續從事智能物流業務。
回復函指出,同時期軟控股份轉讓多家子公司控股權或解散下屬事業部,王俊石等離開軟控股份后獨立創業并非個例,且彼時軟控股份的智能物流業務處于虧損狀態。對于專利問題,軟控股份基于歷史上的業務板塊裁撤背景,將不再使用的專利無償轉讓給華晟青島具有商業合理性。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2022年和2023年,華晟智能向軟控股份及其關聯方的銷售額分別為12677.34萬元、17947.28萬元,占公司營業收入比重為38.28%、28.18%,對軟控股份及其關聯方的銷售毛利額占比分別為42.58%、27.53%。
華晟智能解釋稱,報告期內軟控股份對公司業績貢獻程度較高,主要原因系公司成立之初接收了軟控機電智能裝備系統事業部未執行完的大部分智能物流項目,由于當時公司成立時間較短、品牌影響力較低、注冊資本及銀行授信規模較小,且當時華晟青島新開拓的客戶大多以前直接與軟控股份開展智能物流業務,故這些客戶在華晟青島成立后的一段時間內,要求通過軟控股份與公司簽訂合同,以降低客戶自身風險。上述客戶主要集中于橡膠輪胎行業。
近年來隨著華晟智能項目實施及技術經驗豐富且知名度的提高,公司加大了多行業客戶的開發、營銷力度,來自于橡膠輪胎行業的收入及訂單占比下降。截至2024年9月30日,華晟智能在手訂單共計30.34億元,其中來源于軟控股份及其關聯方的訂單占比約為5.92%,預計未來軟控股份及其關聯方對公司業績的貢獻程度較小,公司對軟控股份不存在重大依賴。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