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轉化是整個科技創新鏈條中最重要的一環。11月29日,在山東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山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孫海生解讀近日山東出臺的《關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加快科技強省建設,《若干措施》的出臺,標志著山東省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系統解決系列痛點
“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科技成果轉化是整個科技創新鏈條中最重要的一環,科技成果只有應用到產業上、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體現出價值。但是目前,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還存在‘不敢轉、不想轉、不會轉、不能轉、不敢用、沒錢轉’等突出問題。”孫海生表示,“不敢轉”主要是因為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是國有資產,科技管理人員擔心科技成果定價不當、轉化失敗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進而承擔一定的風險責任;“不想轉”主要是因為科研人員忙于科技研發,不愿分散太多精力,加上擔心轉化收益的不確定性,對科技成果轉化缺乏積極性;“不會轉”主要是因為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面臨工程設備、管理、市場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需要專業的人才;“不能轉”主要是因為高校院所很多科技成果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技術成熟度不高,需要概念驗證、中試、熟化等過程;“不敢用”主要是因為對于很多科技成果和創新產品,企業往往因為“看不懂”而“不敢用”;“沒錢轉”主要是因為科技成果轉化缺乏資金支持。
“為了系統解決上述問題,山東研究出臺了《關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這將是今后一個時期山東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工作重點和具體抓手。”孫海生介紹,下一步,山東要堅持統籌謀劃、高點定位,瞄準科技成果轉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強對科技成果轉化各個領域的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整體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此外,將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短板,聚焦山東科技成果轉化堵點難點問題,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暢通科技成果轉化路徑,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和成果轉化積極性。還應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做法,緊密結合山東實際,提出可操作的創新舉措。
多項機制賦權聚力突破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就推動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作出明確部署。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科技大會,強調要健全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措施,努力在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上聚力突破。
《若干措施》中提出要實施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是一種特殊的國有資產,針對科技管理人員擔心科技成果定價不當、轉化失敗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帶來的“不敢轉”的問題,山東提出推動高校院所建立區別于一般國有資產管理的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制度,解決科技成果管理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考核要求之間的矛盾,為科技管理人員解除后顧之憂。
此外,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著眼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針對確權、轉化、激勵等方面機制不活的問題,山東提出支持高校院所探索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與職務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結合的成果轉化方式,解決成果轉化資金不足的問題。探索“權益讓渡”轉化方式,支持高校院所探索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轉讓+約定收益”模式,將留存的所有權份額,以技術轉讓的方式讓渡給成果完成人,使成果完成人擁有職務科技成果的完整權益,能夠自主決定如何轉化。推行“先使用后付費”制度,鼓勵和引導高校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費”方式把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

充分發揮高校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不同學科、不同領域交叉融合和協同創新。山東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2023年國家科學技術獎5項,作為參與單位獲獎10項。其中,山東大學、山東科技大學聯合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研發的深部煤炭數智化高效開采成套技術,近三年直接經濟效益841.5億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新藥”專利轉讓經費達2.04億元;青島科技大學“高性能鋰電用系列化學品和磺化化工”等3項技術轉讓經費達11億元。
孫海生介紹,山東大力支持科技人才轉化成果。針對科研、產業“兩張皮”難題,一方面推行“校聘企用”“雙向兼職”人才共引共用模式,打通高校院所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另一方面每年“一事一議”引育一批高端創新團隊,加大支持力度,鼓勵省內外大院大所科技人才攜帶成果在山東創辦、領辦科技企業。
開辟科技轉化新生態
技術經理人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和紐帶,在優化科技成果供給、挖掘企業需求、實現精準對接、推動產業升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若干措施》提出要打造高水平技術經理人隊伍,針對技術經理人等成長渠道不暢和作用發揮不充分問題,山東提出深化技術轉移人才職稱評定和激勵機制改革,完善高水平技術經理人作用發揮機制,將快速壯大技術經理人隊伍,充分調動技術經理人的積極性,開辟科技轉化新生態。
在發布會現場,青島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陳克正介紹,目前該校與山東技術交易市場、深交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緊密結合市場經濟規律,引入市場化的定價機制,拓寬教師參與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打造了一支近200人的技術經紀人隊伍,設立成果轉化型教授并單列評審;引進40余家優質專利代理機構入駐學校,每月組織專題指導和對接服務。
針對人才隊伍建設,山東積極打造建設科技成果轉化載體平臺。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科技供給與市場需求對接的過程。針對成果轉化供需銜接不暢和轉化效率不高等問題,山東將建強用好山東科技大市場,通過建平臺、聚資源、搞活動、優服務,推動更多創新要素高度匯聚、精準匹配。同時,山東強化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基地建設,通過加強中試、熟化,縮短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距離。
此外,孫海生介紹,山東還將提升科技金融賦能成果轉化水平,針對科技成果轉化前端資金缺乏難題,探索“撥投貸”聯動、“先投后股”等方式,放大科技資金使用效果,引導創業投資機構、金融機構加大投入力度,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改革科技成果轉化評價激勵機制,針對高校院所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結合度不夠高的問題,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評價機制,建立有利于促進成果轉化的高校院所績效評價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